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

聊城有座红色“人”字碑——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游记

日期:2024-09-19

阅读量:465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孔繁森

山东聊城有个风景优美的东昌湖。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京杭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在其境内纵横流过,以“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而著称。其东昌湖总面积4.2平方公里,略小于杭州的西湖,它是宋代时为掘土筑城形成的护城河,后经历代挖掘蓄水而成,湖中有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古城池,形成“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独特城与水文化景观。东昌湖边有座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内,是展示孔繁森同志光辉事迹的人物类专题纪念馆。1995年7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展馆主体建筑8700平方米,广场道路及其附属建筑物7000平方米,绿化率43.3%。包括基本陈列展厅、交流展厅、综艺展厅、影视报告厅、阳光大厅和纪念广场等。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门前广场上矗立着一个高大的红色“人”字碑。该碑建成于2014年2月,碑高8.8米,长12.2米,宽2.88米。 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吸引南来北往的“社会人”目光,也给专程来此参观的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第一印象”。

图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景
与其说这尊雕塑是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展览点题,不如说是它用艺术的手法,直观地塑造出党员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高大感人形象。远视是抽象雕塑,像燃烧的一个火炬;近看是具象雕塑,一个大写的红色“人”字。

图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展厅门前的“人”字型纪念碑
走过“人”字型雕塑和地上的一排铜质脚印,我再次走进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展厅。此前,我曾经多次跨进这座纪念馆展厅的大门。记得那还是2013年3月,我第一次应邀来此,是为该馆陈列改造出谋划策的。当年,时任聊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庆忠为我颁发了一本证书,聘请我作为该馆的名誉馆长,使我这个江苏南京的馆长(作者时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一跃成为跨越省域,而且是这座高、大、上的英模人物纪念馆名誉馆长,在倍感荣幸的同时,一下子拉近了我与这座纪念馆的距离。从此与该馆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成为这座馆的编外纪念馆人。因而对这座纪念馆的了解和理解也更为深透,更有了发言的自信与自觉。特别是今年9月12日,我应邀来到聊城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参加“第二届弘扬孔繁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之际,再次走进这座熟悉的纪念馆。

图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展厅入口处
从革命纪念馆的属性来说,一般分为人物类、事件类和综合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属于革命人物类,它是以孔繁森光辉事迹作为展览主题的专门性纪念馆。

图为2001年9月,在孔繁森同志因公殉职处

——新疆托里县城北矗立的“孔繁森同志纪念碑”亦是“人”字形状

共产党员首先是大写的个体人,普通的人,平凡的人,但在普通和平凡之中有衡量人品与人格的界尺。人之为人,亲情难以割舍。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兄弟姐妹?谁没有妻子儿女?展厅中的这些照片和人物故事是真实的,感性的,符合伦理的,也使得孔繁森这样的典型人物,因为真实而可亲可信可敬。

图为孔繁森在阿里冈底斯山下的留影
1992年11月,孔繁森同志第二次援藏期满后,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兼任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阿里地区政协主席。

图为以党徽和孔繁森雕像为主题的空间陈列

参观这座纪念馆,最让人感动的是孔繁森的母子情,话语中显示的是对忠孝的态度和温度。记得孟子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文化,在孔繁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与为党为国的情怀和家国文化融合并行不悖,并凸显了完整的统一和样式的范例。

展厅内有一处展板上,展示着孔繁森第二次接受援藏任务后,临行前依依不舍与娘亲告别,母子俩有一段感人的亲情对话:“娘,儿又要出远门了,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过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舍不得孩子离去的老母亲对孔繁森说:“三儿啊,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深情地对老母亲说:“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深明大义的老母亲忘不了关心孩子的衣食冷暖,对他说:“那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干粮、衣裳。路上可别喝凉水……”无论是儿子一片深情依依,还是老人爱儿拳拳之心。这里有孝心,有亲情的自然表白;这里有忠心显露,为国尽忠的家国文化。然而忠孝不能两全时,只能有选择、有割爱、有取舍。这样的亲人对话,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感慨,令人掉泪。

图为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前母子在家中亲情对话的内容

这个展厅内有4张孔繁森与家人在一起的“暖心”照片,其中有3张是孔繁森与白发老母亲的照片,最可见亲情深深,暖人心田。

图为孔繁森最后一次为老母亲梳理稀疏的白发

图为孔繁森最后一次推着87岁高龄的老母亲在村头散步

图为1986年元宵节夜晚

孔繁森同志用“地排车”手推着老母亲去看灯会

图为孔繁森推老母亲看灯会的“地排车”
一张是孔繁森为白发老母亲梳头,一张是孔繁森用轮椅推着白发老母亲去村边散步,还有一张是孔繁森用“地排车”推着白发老母亲去看灯会。一个地市级的干部,在家中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尽孝的儿子,一个跪舔母爱的羔羊。那张孔繁森与妻子和3个儿女合照的“全家福”很温馨,但时隔96天后,他就因公殉职,永远离开了这个幸福的小家庭,成为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永恒记忆。还有,为了收养三个在地震废墟中的孤儿,他几次卖血换取养育的费用。

图为1994年8月26日,孔繁森与家人的最后一次合影

图为1992年7月30日,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强烈地震,指挥抗震救灾的孔繁森,在羊日岗乡乌如荣村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的藏族孤儿,包括12岁的曲尼(左三)、7岁的曲印(左二) 和5岁的贡桑(左一)
共产党员也是“社会人”,他们在被社会所接受中显得高尚,显得伟大,成为社会的脊梁。社会由众人所形成,是某一阶级或某些范围的人所形成的集合体。社会人是指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共产党员在社会生活中是“播种机”,是“组织者”,也是“群众中的一员”,绝不能高高在上,要融入社会,做群众的知心人和信得过的人。在展览中,孔繁森融入社会的角色意识很强,示范作用很好。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他还说:“能为他人解除点困难和痛苦,我认为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体贴人,关心人,理解人。”

图为在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外景展区内展示的

孔繁森的话:“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
在展厅中有一个特殊的展柜,展示了一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孔繁森生前在西藏使用过的小药箱,还有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用具。有人曾经发问,一个地委书记,下乡时带着一个小药箱,是否与其“官”的身份不相匹配、不相符合?在藏区牧民散居、医疗资源缺乏的境况下,孔繁森利用在部队当卫生兵时学习的一些简单医疗技术,用下基层工作的便利,为藏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不仅反映出一个共产党员和干部的积极作为的行动,更体现出一种爱别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图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孔繁森援藏期间使用的小药箱及其部分医疗用具
在这个展览中,有几张孔繁森为藏民治病的照片,他不是医生胜似医生,视藏民如同亲人,没有人不被画面中的人物所感动。在温馨的图片里,没有了当官的架子,有的只是对百姓的大爱,只是对百姓的关心、只是为百姓送医治病;没有了对藏民的嫌弃和距离,有的只是一片真情,一种表达,一股暖流。

图为孔繁森正在给藏民们看病听诊

图为孔繁森正在给藏民查看眼疾

图为孔繁森到拉萨市林周县阿郎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时,给一位老人治疗烫伤溃烂的脚

图为孔繁森在抗震救灾时给藏族儿童听诊看病

共产党员应该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铸牢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群众始终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逐步磨炼出一种高尚忘我的境界。毛泽东同志曾经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0页,《纪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撰写。)孔繁森同志做到了这一点。他说:“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展览中,有几句他的话被突出地展示出来,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在选择援藏、面对艰苦时,孔繁森的态度是:“我知道西藏条件差,生活艰苦,但是,你不去,别人也得去,人家能吃的苦,我孔繁森就能够吃。再说,谁没有家庭,谁无妻子老小,如果以此为理由不去西藏,党交给的援藏任务谁来完成。”
到西藏工作后,孔繁森的抱负和决心是:“从进藏的第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为西藏的繁荣昌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我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这块土地,献给勤劳勇敢的西藏人民。”
在实际工作中,孔繁森把为了人民而奋斗与为党为国增光联系在一起。他说:“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
展厅中出现了许多张孔繁森与西藏人民幸福地在一起的照片,每张照片都可以测量出他对人民的情怀,对人民的情感。这些照片是有具象内容的,有场景人物的,有西藏风情的,但又是感人至深的,情义绵绵的,有故事情节的……

图为孔繁森快乐地与藏民们在一起
图为孔繁森融入藏民们之中

图为孔繁森与小喇嘛们在一起
图为孔繁森与敬老院里的藏族老阿妈在一起
就展陈艺术而言,人物类纪念馆的内容不太好把握,形式不太好塑造,容易流于一般化、大众化、通俗化、雷同化……但是,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展陈紧紧抓住了红色“人”的个性,即党员干部楷模人物、感动中国人物、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人物、改革开放先锋人物、中国最美奋斗者人物、“三严三实”好干部人物、为民务实清廉人物等等的事迹,弘扬孔繁森精神,使得位于聊城东昌湖边这座特殊的纪念馆,成为加强党性修养、传播英模文化、陶冶道德情操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者:朱成山,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研究馆员

文章来源:中红网


走进孔繁森精神

教学基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