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

《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拉萨编》连载(之二十五)| 心中有爱 心中有情 心中有责

日期:2024-08-09

阅读量:488

《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拉萨编》连载(之二十四)| 一面旗帜 永远在心中飘扬

编者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纪念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孔繁森精神,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继《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之后,推出《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拉萨编》,通过对53位孔繁森同志生前同事好友的采访,还原了孔繁森在拉萨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广阔的初心践行之路添一抹红色。

本期发布的是本书连载内容(之二十五):《张玉明:心中有爱 心中有情 心中有责》,敬请品读。






心中有爱 心中有情 心中有责

口述人: 张玉明,曾任西藏自治区招待所总经理
采访组: 洪亚彬 刘建国 李菲 
采访日期: 2014年4月22日
采访地点: 滨州
爱人胜已似暖阳
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期间,我担任西藏自治区招待所总经理,孔繁森带领山东援藏干部来的时候,是我接待的,因为他们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我便请他们一起吃饭,结识了孔繁森。
孔繁森在家排行老三,这一批援藏干部基本上都称呼孔繁森“三哥”。孔繁森爱交朋友,家里经常有客人来。援藏干部们一到周末都喜欢去他那里聚会,他常常打电话叫我一起参加,我们也逐渐熟悉起来。
他在拉萨时住的地方离我们招待所不远,有一次我去看他一进门发现屋里有几个武警战士,孔繁森介绍,西藏的条件很艰苦,有些武警战士在门岗上执勤完毕后赶不上吃饭,他就把钥匙直接交给了他们,让他们饿了到家里弄点吃的,渴了就到家里烧水喝。
虽然这只是件小事,但对我触动很大,我心里想,孔繁森来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而且他处处为别人考虑,完全是一个暖心“老大哥”的形象。
1991年,孔繁森(右)回到山东探亲期间到
滨州看望张玉明(左),并在孙武塑像前留影
他为人处世特别细心,能关注到每个人的细微情绪。山东男人性格偏粗犷,而他能够细致入微,非常不容易。但他对自己又总是特别“粗”,经常忘了吃饭,忘了喝水,忘了自己的身体……
孔繁森在拉萨期间住的房子很小,基本的设施设备都不完善有时候他会带着自己收养的两个孤儿来我这儿,借地方给两个孩子洗澡。他在澡盆里放上水,试好水温,亲自给孩子们洗,再擦干净抱出来,放到外面床上包好,然后给他们穿上衣服。这种耐心与细心,一般人真是难以做到。我问他:“你已经够累的了,再带着两个孩子怎么办呢?”他却简单说了一句:“孩子们很可怜。”
当时我不知道他献血换取营养费的事情,如果知道了,说良心话,怎么也不忍心让他去啊……
然而,他就是这么个人,从来没见他忧愁过,每天都是笑呵呵的,非常乐观向上。和他在一起,感觉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每个人。
投桃报李知感恩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拉萨,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日常生活非常艰苦。饭店很少,在家做饭,不管面条、米饭还是饺子都得用高压锅,新鲜蔬菜基本是供不应求,经常出现“有钱人吃菜、没钱人吃肉”的现象。有时休假回家,我会带回来一把蒜薹、一小把韭黄,这就是很好的食物了,如果再能有两个茄子,那都是高档蔬菜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邀请孔繁森来家里做客,而他为了表示感谢,都是把围裙一围,亲自下厨做饭,无论炖菜、炒菜,他都很拿手,不一会儿几个菜就上桌了。
有一次,孔繁森的妻子王庆芝和小女儿孔玲来拉萨,但孔繁森天天外出调研、考察,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们。好在他的住处离我们招待所不远,我爱人就经常去送点吃的、用的,照应一下。1991年秋天,他专程来滨州的家里看望我们,住了两个晚上,还送给我们一块手表,他说:“在拉萨,我家属、孩子去的时候,你对我们照顾很多,真是很不容易,非常感谢。”我爱人说:“老孔你真有意思呢,还带块表来干啥,你来看看我们,我们就很高兴了。”但他坚持让我们收下。那块表,我们一直珍藏着,已经20多年了,没舍得戴过。后来,我把它捐赠给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一个真实的“三哥”。

坚持原则不动摇

有一件事,在我心里憋了20多年了。

那一年,我家亲戚的孩子准备考学,正好当时孔繁森分管文教工作,我爱人知道这个孩子学习不好,担心他考不上,就去找孔繁森商量,想让他给电力技校批个条子,让孩子能顺利上学。原本想着跟他都那么熟了,他能给安排了,可他一口就拒绝了。孔繁森说:“让他自己考,不逼他一把,他自己能考上吗?”因为这个事,我爱人生他好几年气,抱怨他不讲人情,一点儿面子都不给,甚至有一段时间不接孔繁森的电话,埋怨他不办事。

结果,这个孩子破釜沉舟,经过努力,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考到了电力技校。后来孩子告诉我们,孔伯伯每次到他们学校考察,都专门去看他,还教育他说:“上学不容易,要好好学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孔繁森做得对,如果大家都走后门,那考试就没有公平可言,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再者说,不逼孩子一把,孩子不会那么奋力拼搏,也发挥不出自己的潜力。孔繁森在原则问题上坚定自己的立场,不是不讲人情。

舍家为国守初心

孔繁森去阿里这个事,我曾经专门问过自治区党委的热地书记:“书记你怎么又把孔繁森留下了?”他说:“工作需要嘛。”我知道当时孔繁森家里的情况,老母亲已经90多岁了,他自己的三个孩子年龄都还小,爱人王庆芝身体也不好,我就跟热地书记说:“你不该留人家了,人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让人家去阿里这么艰苦的地方。”热地书记说:“孔繁森这人很有能力,我们也想通过他把阿里的事业往前进一步,工作好开展。

后来,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问孔繁森:“你怎么忍心不回家,又选择留在西藏了呢?”他说:“我是共产党员,组织决定了,我就一定服从组织安排。”当时孔繁森唱了一首他喜欢的歌曲《说句心里话》,那天,他边唱边流泪,也带给我很大的触动。

孔繁森给我的印象是:他不管到哪里,都能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不管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他都能平等对待,而且他服从组织安排,不忘初心,踏实肯干。我非常荣幸曾经和孔繁森相识,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我也相信,他的大爱与责任感一定会影响更多的人。

(本篇部分内容来自张玉明的爱人丁凯华)



走进孔繁森精神

教学基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