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

《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拉萨编》连载(之九)| 友人忆繁森 · 片段九则

日期:2024-03-22

阅读量:376

编者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纪念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孔繁森精神,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继《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之后,推出《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拉萨编》,通过对53位孔繁森同志生前同事好友的采访,还原了孔繁森在拉萨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广阔的初心践行之路添一抹红色。

本期发布的是本书连载内容(之九):《友人忆繁森 · 片段九则》,敬请品读。


友人忆繁森·片段九则


第一则

出差拒住奢华宾馆

口述人:丁友明,曾任西藏军区第二通信总站政治处主任

采访组:洪亚彬 刘建国  郜雪梅

采访日期:2018年11月29日

采访地点: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时,通过他人介绍,我认识了这位善良、热情的山东老乡。转业后,我被分配到山东省财政厅工作。有一次孔繁森因公来济南出差,当时组织为他安排了南郊宾馆的房间,条件很好,而且可以报销,但是孔繁森坚决不住,他说:“我不需要那么好的条件,还是给组织省点钱吧。”我知道后,安排他住在财政厅招待所,并跟负责接待的同事说好了住宿和一日三餐都不收费,但直到孔繁森退房之后,我们才知道,他仍然坚持把所有的费用交到了前台。

第二则

关心体谅基层干部
口述人:代树青,曾任拉萨市当雄县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

采访组:刘建国  李菲  赵亮亮

采访日期:2017年11月7日

采访地点:成都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援藏,任拉萨市副市长。我当时在当雄县工作。1990年,县委书记让我陪同孔繁森、李宁和达娃央宗一行人,在念青唐古拉山下的宁中乡点燃北京亚运会火种。我们到达宁中乡时,天阴沉沉的,比较冷,聚光镜达不到燃点,我们就等了两个多小时,待太阳一出来,就抓紧用聚光镜点着了火种。我问孔繁森:“孔市长,要不要再回县上吃个饭?”孔繁森说:“不用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也待了半天了。”我和孔繁森就是在这样的场合认识的。

后来我到市里开会,遇到孔繁森,他提醒我要保重身体,他说:“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很辛苦。”他还说,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随时来拉萨找他。虽然我们见面不多,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很好,我对他非常尊重,也非常崇敬。

第三则

关爱警卫战士

口述人:王锁成,曾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采访组:洪亚彬 刘建国  赵亮亮  郜雪梅

采访日期:2016年3月8日

采访地点:濮阳

我和孔繁森副市长在一起工作近三年时间,“一个楼办公、一个灶吃饭”,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回想起他的一些事迹,至今仍历历在目,事事在心。

孔繁森与王锁成合影

孔繁森同志严于律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我记得,早上经常能够看到他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上拖地的身影。孔繁森的思想境界之高,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孔繁森同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也非常乐于助人。他身为一名领导干部,从来不摆架子,还经常对下属嘘寒问暖。当时市委、市政府警卫班有一个姓李的小战士,父母得了重病,孔市长得知之后,自掏腰包给小战士寄去了一笔钱,帮助小李解决困难。孔繁森就是这样的人,他对下属很关心,不仅对小李这样,对所有的下属都是如此。

第四则

救助受伤的聊城老乡

口述人:任贵良,曾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采访组:刘建国  洪亚彬  赵亮亮

采访日期:2017年10月18日

采访地点:石家庄

有一个40多岁的聊城老乡,因为家里困难,跟着同乡在拉萨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有一次,他意外受伤,因为没钱,只对伤口进行了简单处理,后来伤口感染流脓了,最终发生肠粘连,疼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他本来家里就困难,这一治病,更是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走投无路之际,听人说拉萨市副市长孔繁森也是聊城人,就到市政府来找他。孔繁森得知以后说:“即使不是老乡,这事我也一定要管,绝不能见死不救!”他让我帮忙联系了公安医院的院长,为这位老乡做了手术。这位老乡一生感念他的恩情。
第五则
去敬老院给老人送大饼

口述人:李文华,曾任拉萨市人民政府秘书

采访组:刘建国  赵亮亮   郜雪梅
采访日期:2019年3月1日
采访地点:成都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孔市长要带我下乡。上午八九点,我来到孔市长家,他家里已经聚齐了几位记者,都是年轻人。孔市长煮了一锅芝麻糊,让我们一起吃饭。等我们都吃完了,他才随便吃了两口,就出发了。

出了市政府大门后,孔市长让我去找了个饭馆。他在饭馆里买了二三十个回族同志烙的大饼。我原以为这是给我们下乡的时候吃的。等我们到了林周县驻地,孔书记就直接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了,他随身背着药箱,一边和他们聊天,一边给他们看病。到了饭点,孔市长让我把大饼拿过来,都给了孤寡老人。他很实在,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老百姓送去温暖。

第六则

他喜欢席地而坐

口述人:车刚,曾任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摄影师

采访组:刘建国  李菲  赵亮亮

采访日期:2018年11月21日

采访地点:北京

老孔很忙,因为他人太好。他不光帮山东人的忙,谁的忙都帮。只要他下班回家,家里亮着灯,就有人过来敲门,连开商店、开餐馆的小商贩遇到困难也来找他,他总是很热情地帮人家解决问题。有时候他到我的住处来,由于太累了,就睡上一个小时,喝点茶水再走。他和年轻人处得特别融洽,年轻人愿意跟他说心里话。

孔繁森(左三)与摄影师车刚(左一)等人的合影

老孔实实在在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和西藏群众彻底打成一片。他喜欢席地而坐,不管在哪里,只要群众坐他就坐,从不说要找沙发、椅子或者垫个垫子。车陷在雪地里他就跟大家一起推车、挖雪,老百姓吃糌粑、骑马,他就跟着吃糌粑、骑马。在高原骑马是很累的,但是他不计较,他是真正有奉献精神的。

第七则

在最艰苦的地方开展调研

口述人:益西加措,曾任西藏日报社记者

采访组:刘建国  李菲  洪亚彬  赵亮亮  郜雪梅

采访日期:2016年6月21 日

采访地点: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1994 年9月底,我从拉萨出发去阿里采访,与孔书记同路而行,途经措勤、改则、革吉几个县,对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进行了考察调研。

途中,我跟随他到武警措勤县中队和战士们一起过中秋节,安排困难群众生活,给牧民看病,在改则县看望即将结婚的小学教师,在川菜馆里一起包饺子……

一路上,我见证了他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大爱。

1994年9月,孔繁森(右二)与西藏日报社记者益西加措(中)等从拉萨返回阿里途中,在改则县留影。

到达阿里地区所在地以后,我写了一篇通讯《拳拳公仆心》,孔书记审完稿子说:“写得不错,但是不要只写我的事,可以多采访一些在阿里工作几十年的藏族干部和进藏干部,进行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孔书记做的事情都是真心真意、自然流露的,他的善良、热心肠,和他骨子里向仁向善的文化基因是分不开的。我觉得孔书记是一个怀着善心的好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领导干部的楷模。

第八则

督促退伍军人学习

口述人:刘运亮,曾任空军拉萨指挥所上士

采访组:刘建国  洪亚彬  赵亮亮  雪梅

采访日期:2018年9月18日

采访地点:曲阜

我刚退伍时,工作没落实,一直住孔繁森在拉萨的家中。他经常督促我学习,鼓励我参加各种考试,追求进步,还给我讲很多道理。他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人生导师。在我眼里,他非常平易近人。遇到有困难的人,只要是能帮的,他都会帮。在西藏,我们远离家乡,遇到这样好的山东老乡,感觉特别亲切。我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么一个恩人。

第九则

待农民工亲如家人

照顾孤儿细致入微

口述人:秦芳,曾任西藏酒店经理

采访组:刘建国  洪亚彬  李菲  郜雪梅

采访时间:2015年5月29 日

采访地点:青岛

孔繁森收养的两个孩子管他叫爷爷,他们有点儿“隔代亲”的感觉。他对待孩子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非常耐心细致。比如说吃饭,他知道这两个孩子哪个喜欢吃什么,做饭时精心照顾他们的口味,还把他们喜欢吃的东西拨到他们的碗里。天刚一冷,他就跑到八廓街给这两个孩子买帽子、衣服。他不是作秀,是很自然的真情流露。他一个男同志,有时候怕买的东西不好,还拿过来叫我们这些女同志再鉴定一下,看给孩子们穿上合适不合适。两个孩子对他也挺依恋的,总喜欢揪着他的衣服。

他很随和,和谁都能交往。拉萨民工多,很多民工也喜欢到他家去玩,有时候在他家吃饭。民工们生活条件比较差,他就给他们做饭、带饭,或者让他们自己做,家里的食材和调料随便用。那些民工在他家就跟在自己家一样,没觉得他是个市长,就觉得他是一位大哥。在我们眼里,他像普通人一样,没有一点儿架子。他从山东休假回来的时候,还会给我们带海米之类的特产,特别亲切。



走进孔繁森精神

教学基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