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

孔繁森情洒王辛庄——忆孔繁森在高唐王辛庄包队的岁月

日期:2022-04-22

阅读量:3267


  1975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当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徐建春为团长的农业学大寨工作团,带领省直机关干部到高唐县帮助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作。与此同时,聊城地委也抽调了地直78名机关干部,由地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刃庭带领到高唐,统属于省农业学大寨工队团,张刃庭任副团长。聊城地直机关的干部编为农业学大寨工作团的一个大队,由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带领,于当年11月来到高唐县赵寨子公社。
  赵寨子工作大队的干部分别驻进了这个公社的6个贫困村。我(作者,曾任聊城日报社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当时在宣传部工作,被分配住进了王辛庄。大队党支在村子里给我们找了一处闲置的院子,工作组自带被褥、炊具,自己做饭,每人按规定交纳生活费。工作组从粮食到蔬菜都是自己买,只喝王辛庄的水,不吃王辛庄的粮。
  王辛庄位于高唐县城南约10公里,南距赵寨子公社不足1公里。全村6个生产队,220户,1100多人,1800亩耕地。虽然村子西面紧靠引黄二干渠,但是由于水利工程不配套,土地严重碱化,不旱即涝,灾害频发,粮食亩产100多公斤,年人均收入仅60多元钱。每年都是交了公粮,少了口粮,家家缺衣少粮。不少青年打光棍,群众情绪非常低落,劳动没有积极性。村子里冷冷清清,集体经济几乎等于零,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虽然上级曾多次派工作组进村帮助工作,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吃饭穿衣的问题。工作组进村后群众对我们非常冷淡。有的说,你们还不是也住一段时间又走啦。
  工作组进村后,在第一次召开的全体群众大会上,孔部长坚定地说,我们一定帮助王辛庄改变贫穷面貌,不达目的,绝不撤回去。广大群众深受鼓舞,看到了希望。
  孔部长为了尽快了解王辛庄的情况,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带领工作组队员走遍了王辛庄的农田,认真察看了地形村貌、水利灌溉条件。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影响王辛庄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群众对改变贫困面貌缺乏信心。为了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首先在村里安上了有线广播喇叭,每天让群众收听广播,了解国家大事;同时建起了夜校,每天晚上把200多名男女社员集中起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生产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
  孔部长对工作抓得很紧,工作组成员每人包一个生产小队,早晨和社员一起跑操,一块儿下地劳动,晚上到夜校开会,每天工作到深夜。
  孔部长说,要想改造王辛庄的盐碱地,提高粮棉产量,必须兴修水利,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于是我们利用冬天农闲时间组织了200多名青壮年劳力大干20多天。首先挖了一条宽5米、深2米的主干渠,接着又挖了通向田间地块的支渠、斗渠。引水工程配了套,确保旱时每块土地都能浇上水,如果下大雨能及时把水排出去,为粮棉丰产打下了基础。修水渠时,孔部长坚持每天和社员一块儿劳动。他干起活来,不知道休息,还常常一边干活,一边唱歌,群众高兴地说,跟孔部长劳动不觉得累。
  引水渠挖好了,可是没有扬水站还是用不上水,王辛庄经济十分困难,没有钱建扬水站。于是,孔部长找到县里有关部门,请求帮助解决困难。上级很快拨专款帮助王辛庄建起了扬水站。每当二干渠放水时,四五天的时间,全部粮田可以普浇一遍,实现了旱涝保收。
  孔部长说,王辛庄村子很大,可是树木很少。于是,我们决定,利用冬天农闲时间发动群众植树。可是王辛庄没钱买树苗。孔部长又到上级有关部门请求帮助。不久,上级无偿支援王辛庄4万多棵树苗。我们立即组织了200多名社员,在二干渠大堤上、村头地边都栽上了树。后来发现二干渠大堤下边还有200多亩涝洼地,什么也没种。于是,我们又把这里全部种上了芦苇。第二年春天,我们栽的树全部成活了,村里村外,绿树成荫,王辛庄成了被绿树包围的村庄。
  王辛庄村东南有一个近200多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的林场,由于地势低洼,土地碱化,整个林场树木很少。要想在林场栽树,必须先改碱。于是,我们结合外地治理盐碱地的先进经验,在林场挖台田沟,旱时可以引水灌溉,涝时可以排水。同时在林场里栽了上千棵杨树、梧桐树,树下还可以种一些粮食作物。
  1976年的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不少群众没有粮食吃了,有人准备外出讨饭。孔部长知道这个情况后,非常难过。他说,我们不管用什么办法也要让社员吃上饭。他立即向农业学大寨工作团和高唐县委反映了群众的困难。不久,县里及时给王辛庄送来了5万斤救济粮,使王辛庄的群众顺利地度过了春荒。
  春耕大忙的时候,全村不足20头牛,而且都很瘦弱,一天耕不了几亩地,村里人人着急。孔部长又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上级及时给王辛庄送来一台泰山—25拖拉机,为王辛庄的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
  夏天,王辛庄地里的玉米开始时长得很旺,可是没几天,就发现苗子开始发黄,需要施肥。大队没有钱买化肥,人人都为此发愁。孔部长说,没钱买化肥咱可以想别的办法,不少人家养了猪,把猪粪挖出来就是很好的肥料。全村社员都积极挖猪粪,同时还挖坑塘里的淤泥当肥料,把这些肥料施到农田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接着又把坑塘放满了水,放养了1万多尾鱼苗。当年就捕捞4000多斤鲜鱼。
  孔部长把王辛庄的群众当成亲人,他经常与社员一块儿劳动。他看到有个社员在猪圈里挖猪粪,他立即跳下去和社员一块挖。有一天下午,孔部长在从王辛庄返回公社的路上,忽然听到路边井里有人喊救命,他二话不说,立即跳进井里,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把这名妇女从井里救了出来。
  孔部长非常关心王辛庄的教育,反复向社员讲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在孔部长的关怀下,当年全村近百名适龄儿童上了小学,10多名青少年考上了中学,后来有不少青年考上了大中专学校。
  孔部长非常重视党支部的建设。他经过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对原大队党支部进行了充实调整。选拔了一名在群众中威信高、有领导能力的退伍青年刘子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名懂农业技术、群众信任的社员王春景担任生产大队长,18岁的女青年马洪莲担任了大队妇女主任。新建的党支部为王辛庄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6年,王辛庄遭遇了先旱后涝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但是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上广大社员的积极努力,仍然获得大丰收,粮食每亩单产达到400多公斤,皮棉亩产达近百斤,人均收入接近400元,比原来增长了6倍以上。当年栽的4万多棵树,后来都长成了参天大树。200多亩芦苇,每亩收割芦苇200多斤,价值4000多元。大队开始有了集体经济收入。社员家家有了余粮,开始过上了好日子。王辛庄也一跃成为赵寨子公社的先进村。后来王辛庄的群众编了一首歌谣:孔部长来到我们村,帮助群众拔穷根,自带干粮不扰民,就像当年的八路军。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想念孔部长。
  1976年10月份,工作组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地委交给的各项任务,决定撤回聊城。孔部长特别嘱咐,我们走的具体时间不要告诉社员,以免给社员添麻烦。
  可是,当我们早晨准备离开的时候,数百名群众自发地排成了长队,敲锣打鼓,吹着唢呐,还有的群众拿着鸡蛋、花生,眼含热泪欢送我们。
  当年孔部长带领我们在王辛庄仅仅住了一年。由于时间短,加之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孔部长的模范行动,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使孔繁森精神在群众中生根发芽,他给王辛庄留下了一大笔精神财富。多年来,王辛庄的干部群众,时时以孔部长为榜样,使孔繁森精神发扬光大。

源:城日报



 审核 | 王巍 孔宪军 李光
统筹 | 王芳
编辑 | 张倩 
口述 | 郭月才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服务中心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