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

《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连载(之二十五)|一生引航 恩情难忘

日期:2023-11-10

阅读量:1025

编者按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及孔繁森精神研究专家共同完成了《我心中的孔繁森——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一书。该书在“口述孔繁森访谈项目”前期采访的基础上,对丰富的口述资料进行了深度整理和加工,更全面、更立体、更有温度地诠释了孔繁森精神,为研究、学习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新视角,为新征程上传承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期发布的是此书连载内容(之二十五):《梁福兴:一生引航 恩情难忘》

一生引航 恩情难忘

        

   口述人:梁福兴,曾担任孔繁森在阿里工作期间的公务员

   采访组:刘建国 洪亚彬 李菲

   采访日期:2014年5月7日

   采访地点:济南如家酒店

励志榜样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封信,是我的小爷爷写给孔书记的。小爷爷是中学校长,也是我们全家最有文化的人。我父亲特地请他写了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全家人对孔书记的感激之情。
孔书记在工作上是我的领导,在人生路上是我的榜样。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在我心里就像亲人一样。
我老家是重庆的。18岁那年,我高考落榜了,心情很郁闷,想通过参军考军校,就去了武警西藏总队阿里支队服役。经过严格的政审,我被组织安排给孔书记当公务员。

孔繁森与小梁在阿里家中
第一次见到孔书记,感觉他脸黑黑的,也很苍老,坐在那儿一句话不说,挺严肃的。我一看心想:这下麻烦了,这个老头不太好说话,以后怎么相处呢?当时是孔书记来阿里的第三天,地委行署的领导都来看望他,白天很忙,一直到晚上我才有机会和他聊天。孔书记问我,家是哪里的,家里有什么人。家长里短的这么一聊,慢慢地就感觉他和我想的有点儿不一样,看他的脸也没那么黑了。
我问他:“书记,您多大年龄了?”
他说:“还不到五十呢。”
我说:“不会吧,我看怎么像六十呢。”
就这么一问一答,我心中的顾虑慢慢打消了。相处得越多,我越感觉孔书记不是想象中的那种高高在上的领导,他很随和。认识孔书记的第二天,他就高高兴兴地带着我们一起去植树。他丝毫没有不想待在阿里的意思,从没听他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他工作激情满满,又是下乡,又是看望老百姓,到阿里两三个月,就把下边的乡镇基本上跑遍了。
我跟他在一块儿,既没感觉年龄上有差距,也没感觉职务上有高低之别。在家里,我们一块儿洗衣服,他教我怎么洗:“衣袖衣领这些地方比较脏,要先把领子洗洗,再把衣袖洗洗。抓不住重点的话,你洗半天也不一定洗干净,人家可能三五分钟就洗得很干净。”我当时感觉,“嘿,这么大的领导还研究洗衣服这种小事呢”
跟孔书记熟络了,我直接问他:“书记,你来这个地方打算长期干下去吗?”他说:“不干能行吗?这里也需要人啊。”
孔书记的思想境界比我要高得多。和他在一块儿生活、工作,他那种乐观的情绪、积极的态度时刻鼓舞着我。他总是开开心心、充满活力,完全不像将近50岁的人。地委副书记和行署副专员的公务员喜欢来我们家做客,书记和我们三个年轻小伙子比赛掰手腕,我们把他扳倒在地上,他就在地上和我们摸爬滚打。他爱好诗词,有时就即景写几句诗,我就笑话他:“你又要写顺口溜啦?”孔书记一声叹息:“你这小子,又打乱我的思路了。自己文化程度不行,还讽刺我。”我们就这样没大没小的,笑作一团
博爱胸
书记是一个博爱的人,总是为别人考虑得多,为自己考虑得少。
他在阿里一个月有500多块钱的补助,都是我到行政科去领,领钱的时候换成零钱,方便他下乡的时候带着分给老百姓。他看到贫苦的小孩要给钱,碰到孤寡老人也要给钱,一个月的补助,往往就这么“贴”没了。
阿里缺蔬菜,有时部队的运输车会捎点菜来。经过长途运输,剩下的能吃的菜本来就没多少,书记自己还舍不得吃,一大半分给了周围的同志,自己只留下一小捆儿
书记把他收养的孤儿曲印和贡桑也带到了阿里,让他们在阿里上学。这两个小孩经常带同学回来,同学也穿得又脏又乱,书记就烧水亲自给他们洗澡。洗完澡以后孩子没衣服穿,书记把我的衣服拿来,把裤腿截一截,让他们先穿上,再带着他们到外面市场去买新衣服。我让曲印和贡桑别再带小孩回来了,也经常埋怨书记:“你怎么管得过来啊?”书记说:“没事没事,来就来吧,就是买套衣服,带着洗个澡呗,还能有多麻烦啊?”
那两个小孩很调皮,有时候我骑自行车驮着他们上学还不愿意,想坐车。书记从来不骂他们,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贡桑成绩好点,曲印更捣蛋一些。有一次,曲印只考了四五分,却自作聪明地在前面加了个“9”,但卷子上全是叉号,一看就知道是作了假。书记很生气,因为这件事打了他一次。曲印赌气跑出去了,书记既害怕又紧张,赶紧出去找。我跟书记说:“不能找,绝对不能找,不能惯他,让他自己回来。”书记说:“不行,得去找,这么小的孩子跑出去,出了事怎么办?”孔书记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非常包容。

孔繁森在阿里的家中和孩子们玩
书记在阿里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他留下的精神是很宝贵的。生活上,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穿的内衣都是带补丁的。他不是不想穿好衣服,只是不舍得花钱。记得有一次去北京出差,天很热,他只带了长袖衣服,看上一件短袖,可太贵没舍得买。他对别人很大方,但自己真的很节俭。
书记当过兵,对部队的感情很深。记得有一年阿里武警新兵来报到,来的路上就牺牲了两个。还有一部分战士高原反应很严重,来了之后情绪很低落,纷纷表示想回家。我们政委向书记汇报了这个情况,书记去烈士陵园给牺牲的战士开追悼会,还亲自到连队做心理辅导:“有我在这里,你们放心好了。我们一定派最好的医生把你们的病看好,帮你们渡过难关。你们还是小伙子,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一定在这儿陪着你们!”过后,书记在家里念叨了好几天:“哎呀!太可怜了,这么小的小孩,这么小的战士,才十七八岁,跟父母都见不到最后一面。还没开展工作就牺牲在路上了,太可惜了……”连着好几天,他说起来就掉泪,对战士们的心疼、牵挂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一次,有个战士回家休假没有旅行包,跑到书记家里借。书记赶紧把包找出来给他,还贴心地询问:“还需要别的吗?缺钱花吗?”战士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书记立马拿出二百块钱塞在战士手里。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对谁都特别好。
舍己尽
1993年夏天,王姨和孔玲到拉萨。不巧的是,当时孔书记正在下乡。为了保持通信畅通,书记把我留在了阿里。他每天晚上结束工作回到县武装部,就用那里的军线电话打到阿里,孔玲也用拉萨的外线电话打到阿里。我就是中转站,用军线跟孔书记接通以后,把两个电话的话筒扣到一起,孔书记和孔玲才能听到对方说话
王姨身体不大好,到拉萨以后吐血很厉害,在西藏军区总医院住院。孔玲来到拉萨人生地不熟的,大家都催孔书记回拉萨照顾王姨。但是他当时的工作实在是脱不开身,只能强忍着想念和担忧继续工作,安排拉萨当地的老同事、老朋友暂时照顾她们娘俩。不是他不顾家,确实是没有办法。那时候孔玲不理解,我也不理解,后来我们都有了各自的事业,才体会到书记当时的处境。
孔书记长期在西藏工作,因此心脏不太好,经常打着吊瓶看材料。他不去医院,都是叫护士到家里来把吊瓶打上就让护士走。液体输完了,我给他换药、拔针头。阿里本身气候环境就很恶劣,社会也不是很稳定,再加上孔书记整天下乡,需要操心的事很多,普通人真的体会不到他那种工作压力。
书记到了阿里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缺电。阿里没有发电站,为了必要的保障,我们武警支队有个发电房,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供两个小时电。屋里的灯没有开关,自动停电、自动来电。地方上的情况比这还要落后。书记对阿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划,一是想建个飞机场,二是想建个发电站,他一直为这两个项目奔忙。尽管阿里当时还很贫穷落后,但在书记的带领下,整个班子都很团结,发展得越来越好。因为书记给阿里打下了基础,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留在这里。
有段时间,阿里地区出现很多蒙面人,有几次蒙面人趁专员不在,进到了家里。专员家属向孔书记汇报了这个情况。汉藏两族干部知道后都很害怕。那时候安秘书长调走了,书记是阿里地委班子里面唯一一个汉族援藏干部,都说蒙面人是冲着书记来的。我也很害怕,跟书记说:“晚上你睡吧,我不睡觉了,我抱着枪,守着你。”书记说没事,让我好好睡觉。但是我睡不安稳,晚上就抱着枪坐到家门口。即便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境遇下,书记也从没请过半天假。
1994年春,阿里地区发生大雪灾,书记第一时间带着工作组下乡,挨家挨户走访。救灾他没让我去,第一,为了让我在家安心学习,备考军校;第二,让我在家里当好接线员,保持通信畅通。
救灾回来以后,我给他整理笔记时,看到了他在革吉县亚热区(今革吉县亚热乡)写下的遗书,我就说:“怎么还写这东西呢?”他说:“当时我觉得挺不过去了。”我赶紧制止他:“呸呸呸,不要说这些。”书记还说:“我在岗巴从马上摔下来,伤得很严重。在拉萨,我的车和拖拉机撞上了,把眼睛摔坏了。在阿里,我感觉是不是也得出一次事呀?”我说:“不可能,绝对不能说这个。你以后就别下乡了。”“不下乡是不可能的,”他说,“咱干工作能不去吗?”孔书记殉职之后,我觉得这封信像提前写好的遗书一样,想起来就很心痛。
雪灾以后,孔书记把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做成了片子。1994年7月,孔书记去北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结束之后,他没有立刻回西藏,而是留下来去各个部委申请对阿里的援助。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国家计划委员会(现国家发改委)那一次。阿里太偏远了,中央部委普遍对这个地方没什么印象,部级领导的工作也特别忙碌,孔书记跑了三四趟,都没见上主任的面。最后我们在大门口等,看见主任的车回来了,就上去拦车。孔书记说:“主任,请给我五分钟时间汇报!”主任说:“好,就五分钟。”但实际上,主任把半小时的片子从头到尾看完了。片子里,书记骑着马,啃着干粮、烧饼、糌粑,就着雪吃。雪地上散落着大片大片的牛羊尸体,老百姓衣不蔽体、颠沛流离。主任看完就流泪了,他说:“我们国家还真有这样的地方吗?我们国家还真有这样的地委书记吗?你放心!我们计划委员会给阿里拨款!”阿里的救灾款就是这样争取到的。
在北京待了20多天,我们天天在路边的小店吃饭,一顿饭二三十块钱。最后我终于忍不了了,跟书记“抗议”:“都快走了,咱进个川菜馆吃个鱼香肉丝行吗?”好多人觉得难以置信,但真实的他就是这样,生活节俭到了苛刻的程度。后来电影《孔繁森》里有这个情节,我军校的同学看了电影都流泪了,问我:“你怎么不哭?”其实作为亲历者,我觉得电影呈现得很有限,真实的细节比电影更感人。
自古忠孝难两全。孔书记是个孝子,他跟我聊天,经常流露出对老母亲的思念。1994年春节,孔书记叫阿里地委、行署班子成员到家里来一起吃饭,他喝了点儿酒,那晚是我第一次看见他落泪。他太想老母亲了,可离家这么远,没法回家和老母亲一块儿过春节,连电话都打不通。那次去北京争取完救灾款,孔书记终于有机会回聊城看望老母亲。当时天气很热,大家都劝他回市区住,楼房条件好一点,至少能洗个澡。他坚决不回去,就要在五里墩村老家的平房里陪着母亲,用轮椅推着她在村头纳凉,给她梳头、擦澡。
孔书记对工作的热情、对老母亲的孝心,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有人说,书记去世之后才出名。其实,书记在世的时候就处处展现了楷模的风范,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凡是真正和他接触过的人,对他都是有口皆碑。
甘为人
记得我刚到阿里的时候,看见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环境,一度有点消沉,原有的志向也被磨平了。庆幸的是,我遇到了孔书记,在他的影响下,我振作起来,开始为考军校而努力。
为了我考学的事,孔书记用心良苦。他曾经建议我去参加公安招民警的考试,我坚决不去,还倔强地表示:“我就是要考军校,这是我的理想,考不上就复员回家。”好多地委的同志看到我和书记闹别扭,都不太理解。安七一秘书长也劝我,可以先去公安部门上班,再由地方送我去公安大学读书。我不同意,一门心思要考军校,就这么倔
我现在很后悔,不该惹书记生气。当时不懂事,动不动就跟他犟嘴,让他操了很多心。他对我就像慈父对孩子一样,既有精神上的引领,也有生活上的关爱。我复习的时候,他给我买补品、找资料,甚至帮我做饭、洗衣服。1994年我去拉萨考试,书记去陪考,天天早起给我做饭。考场离住的地方有两三公里路,孔书记就陪我步行过去,每次考试他都在考场外面等着我
在孔书记的支持和帮助下,最终我考上了西安武警技术学院。我走的时候和书记在济南分别,我去西安,他回西藏。书记在马鞍山路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几个山东干部话别,让孔杰送我去火车站。去的路上我一直在哭,心里有一种冲动,不想去上军校了,想和他一起回西藏。我觉得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再艰苦的环境也不算什么。上火车的时候我眼睛都哭红了,周围人都在看我。
在军校我特别想念他。我去了两个月,每个月五六十块钱的津贴,全用来给他打电话了。他两个月连续给我写了两封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那时年轻,心性浮躁,一会儿想追求这个,一会儿想追求那个。他专门写下这句话,让我学会知足常乐。
那时候我想,以后我有了工作,有了钱,我要给书记买衣服,因为他生活得太艰苦了,内衣上都是大窟窿小窟窿的。就是这么简单的愿望,最终都没有达成。
一生怀
我是在军校接到书记去世的消息的。那天下午自由活动,我一个同学一手拿着信、一手拿着电报回到宿舍,他说:“小梁子呀,你一定要沉住气。”我说:“啥事沉住气?”我同学没说话,我看到他手里的电报,以为家里面出事了,很着急地说:“赶紧给我!”
抓过来电报,我看了好几遍,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想书记出事家里面得知道呀,就赶紧给王姨打电话。王姨还挺高兴呢,说:“小梁,今年寒假上聊城来吧,你孔叔今年要回聊城过春节呢!”我说:“好好好。”给王姨打完电话我觉得安心了一点,但是又觉得电报不可能开玩笑,就赶紧往孔书记阿里的家打电话。
电话一直不通,我反复打了很多遍,最后是达娃书记接的,我说:“我是小梁。”达娃书记哭着跟我说:“小梁呀,孔书记不在了,孔书记出事了,走了。”
我听到之后,坐在电话亭的角落,半天回不过神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去见书记最后一面。我没想到在马鞍山路上的分别竟是我们的永别。大三的时候,我奶奶也去世了,这是我长这么大最痛苦的两件事,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亲人。
虽然我和书记只相处了不到两年,感情却很深厚,不是父子胜似父子。上军校这几年,春节我都是在聊城过的。毕业以后,我没有回西藏,是因为王姨说:“你上山东来吧。”接触书记之前,我对山东没有概念,只在课本上学到山东青岛、烟台、曲阜这几个地名。认识书记以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山东人的仗义、厚道和热情,也认识了他的家乡聊城,一个不算太大却很美丽的城市。书记一家人对我都很好,我对山东很有感情。书记不在以后,我心里空落落的,选择到山东工作,像是寻找一个心灵的归宿。我爱人老家也是聊城的,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很亲切,后来的结合也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因为孔书记,我和这片土地结下了难分难舍的缘分。
书记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之道。比如说,出门在外要有社会公德心。现在我开车看见路上有块石头,绝对会下车把它搬走。为什么?因为我见过书记这样做。又比如,对待工作一定要服从组织安排。我曾经被分到多民族群众杂居地区的派出所当所长,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工作难度比较大。我本心其实是比较为难的,但既然组织安排了,就要服从调配。于是我去了,在那踏踏实实干了六年。书记说过:“在艰苦的地方工作,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我一直谨记这句话。
跟随孔书记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也会走上领导岗位。当我站到派出所所长的位置上去开展工作,回想孔书记当年是怎么发展经济、怎么增强班子凝聚力、怎么用心用情和群众交流的,就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当时,我把所里的队伍带得很团结、人际关系处理得很恰当,这都是跟书记学的。我从没见书记跟谁红过脸、吵过架。春节他把班子成员叫到家里来,亲自下厨做菜,一起喝喝酒,这样就把平时的隔阂矛盾全都化解了,一般的领导谁能做到这点呢?我在他身边耳濡目染,真的是很有感触。另外,辖区的老百姓有什么事,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处理好。在我任所长期间,辖区从来没有出现因为工作处理不好而上访的案子。“严格按照要求做工作,力所能及办得了的好好办,办不了的给人家讲清楚。”书记以前就是这么教我的。虽然我和书记没法比,但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践行孔繁森精神。
我现在还经常梦到孔书记,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里依然非常清晰。聊城建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以后,我每年都去,也是内心的一种寄托吧。他要是在的话就好了,我还想周末陪他钓个鱼,有空陪他喝杯酒,晚上陪他出去散散步……可惜,这些永远实现不了了。

编辑 | 宣教部


走进孔繁森精神

教学基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