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

《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连载(之二十二)| 在孔繁森精神的激励下前行

日期:2023-10-20

阅读量:1034


编者按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及孔繁森精神研究专家共同完成了《我心中的孔繁森——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一书。该书在“口述孔繁森访谈项目”前期采访的基础上,对丰富的口述资料进行了深度整理和加工,更全面、更立体、更有温度地诠释了孔繁森精神,为研究、学习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新视角,为新征程上传承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期发布的是此书连载内容(之二十二):《李兴国:在孔繁森精神的激励下前行》
在孔繁森精神的激励下前行

        口述人:李兴国,曾任阿里地区电视台记者
        采访人:米玛次仁
        采访地:西藏阿里地区文化局办公室
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曾有幸陪同孔书记到基层各个点采访。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孔书记有过多次近距离的接触,他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人生观。20多年过去了,很多相处的瞬间依然历历在目,其中有三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衣服去哪了
大概是1994年3月藏历新年之后,我接到任务,跟随孔书记前往日土县有名的穷困村过巴村拍摄采访。当时道路崎岖艰险,和现在没法比。90多公里的路程,工作组却走了将近3个小时,到过巴村已经是中午之后了。按照工作安排,先进行实地调研。孔书记挨家走访,跟老百姓促膝长谈,亲切交流,询问生活现状,了解致贫原因。我作为记者,把这个过程认真、全面地记录下来。
我们走进一顶帐篷,里面只有一位50多岁的老阿妈。她的衣服单薄褴褛,家里的家具陈旧破败,能看出是贫困户。走访完之后,第二项议程是在村委会会议室,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干部和部分老百姓座谈。按照会议议程,由孔书记听取工作汇报。但孔书记不知道去哪了,大家都在等。我习惯性地把摄像机放到会议室,就出去找孔书记了。大概6点多,我看到孔书记从不远处的那顶帐篷里走出来,我赶紧说:“书记,你好!会议马上开始了。”他说:“好好好,我来了。”他进了会议室,开了近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会议非常重要,孔书记和大家针对该村致贫的原因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讨论,初步形成了过巴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在这个会议上,过巴村群众表达出强烈的致富愿望,我作为记者也深受感动。后续的工作大家也都知道了,日土县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帮助过巴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过巴村老百姓富足殷实的幸福生活。
会议结束后,孔书记跟我还有一位秘书长乘车返回日土县招待所。在车上,孔书记一般不喜欢开暖气,那天突然对驾驶员小杜说:“小杜,把车上的暖气开一点儿。”我们也没有想太多。三月份的阿里温度还是比较低的,一路上还飘着小雪。回到日土县的招待所,书记住的房间靠里边,我们几个住的房间靠外边。我经过书记房间门口,无意中看到书记把深蓝色的风衣脱了下来。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书记不太厚的风衣里面,只有一件薄薄的白衬衣。我很纳闷,冲进去就问:“书记,你里面的毛衣和小棉袄呢?”他瞪了我一眼,说:“不要讲。”我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出去办别的事了。过程中我想:不对呀!书记身上的衣服哪去了?
后来听别人讲述,我才知道,那次开会前孔书记到了老阿妈家里,把他里面穿的毛衣棉袄脱下来,送给了老阿妈。这件事让我非常难忘。从那之后,作为记者的我,不仅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关注孔书记的一言一行,而是从个人情感上也更关心他、敬佩他了。他的言行举止、他的精神境界、他殉职后被世人传颂的事迹,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打动着我、感染着我。
雪洞刨鞋
1994年是我印象中阿里地区最寒冷的年份,全区普降大雪,发生了严重的雪灾。我接到通知,跟随孔繁森书记带领的工作组前往革吉县拍摄采访。到了革吉县,县政府安排车辆人员一同向曲仓乡(今革吉县亚热乡却藏村)进发。过程非常艰辛,道路崎岖,又是在大雪的恶劣天气下,工作组缓缓地行进着,很多时候车陷入雪地里出不来,需要工作组的同志全部下来,一起挖雪推车。

孔繁森下车清理积雪

那个年代,可能阿里的很多干部都经历过顶风冒寒、铲雪推车的工作场景。这种情况下,我身兼两项工作,一是跟大家一起拿着铁锨去挖雪推车,二是将重要的、感人的、有新闻价值的镜头赶紧用摄影机记录下来。拍摄的过程中,我踩进了一处非常深的雪地,拔出脚的时候,鞋子嵌在了雪里面。在严寒的条件下,这很容易导致冻伤,甚至足部肢端受损。当时,孔书记就在我旁边挖雪,看到这种情况,他立马冲过来,一只手把我的脚抱起来,另外一只手伸到雪洞里,连拽带刨地把我的鞋子挖了出来。我右手扛着摄影机,无意中记录下了这样一位地委书记帮我从雪地里刨鞋的镜头。
鞋子里全是雪,孔书记扶着我,说:“你现在不要拍了,赶紧上车。”我拿着摄影机,一只脚没穿鞋,半走半跩地到了车前。孔书记帮我把车门打开,我踉踉跄跄地坐了进去。他把我鞋子里的雪倒掉后,放到车上,说:“你不要下来了,脚要受伤的。”我当时20多岁的年纪,第一反应肯定是服从,第二因为自己在这方面也没什么经验,就在车里把鞋子里的雪清理干净,又把袜子脱掉,做了一些处理。
我望着窗外,看到孔书记带领工作组所有的干部职工,冒着严寒、顶着大风在那里挖雪开道,便有种要出去把这个场面拍下来的莫名冲动。所以我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鞋袜收拾好,拿上摄影机,下车返回现场继续拍摄。这个过程我至今难忘。
说句心里话
我们现在看到的孔书记在雪地里就着雪吃干粮的镜头,也是雪灾时拍摄的。当时,我奉命跟随工作组前往札达县进行拍摄。到札达之后,当地受灾情况令人震惊,牛、羊都倒在雪地里,大批死亡。
孔书记看到后非常焦心,通过向县委、县政府了解情况,得知平时雪量就比较大的达巴乡此次受灾最严重。县领导的意思是,去往达巴乡的道路非常艰险,几乎过不去。孔书记说:“不行,我们党和政府在这儿,我们工作组在这儿,我们想方设法也要去乡里看一下老百姓,慰问当地的灾民。”
按照这个指示精神,工作组组织了大概五辆车,带着所有的装备开始向达巴乡进发。离开札达县古格王朝遗址,再往前走一点左拐,首先碰到的是达坂。当时的走法,需要先上到达坂最高点,再往下走,有15公里左右。
这段路现在走的话,可能十多分钟就能过去。但是在当年,即使正常通行也得半个小时。况且那天路上积雪很厚,我们从早上7点钟出发,一直走到下午5点,用了10个小时。这个过程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十几公里一直在缓缓地上坡,所有车辆全部陷入雪里。孔书记不断带领大家清扫路面积雪、推车、挖雪,车走不了多远就又陷进去了,我们再下来挖雪、推车。一路上我们一次次重复着这个过程,中间吃一点干粮补充体力。
我现在想,当时大家心里为什么能有那样的热情?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家心里面惦记着达巴乡受灾的老百姓;二是我们的地委书记孔书记亲自带领大家在这样艰难的道路上一起推车挖雪,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什么人叫苦了。
当天下午5点左右,工作队终于都翻过了山头。到了路面后,所有的人都累瘫在了雪地上。孔书记走过来与大家坐在了一起,说:“大家辛苦了!我们战胜了达坂,走过来了,一起唱一首歌吧!”在这种情况下,听书记这么一说,大家精神为之一振,说:“唱吧!”我清楚地记得,大家唱的是《说句心里话》。其实,想都不用想,当时只要阿里干部一说唱歌,张口就是这首歌。大家在孔书记的领唱之下,跟着合唱了几句,因为确实很累,声音不是很嘹亮。孔书记说,赶紧补充营养、补充能量。驾驶员把车门、后备箱打开一看,就剩了11包方便面。大家把方便面拿下来,没有热水。孔书记说:“这个方便面干着吃是非常好吃的,大家尝尝。”我们纷纷撕开包装袋,一人掰一块。没有水,大家嘴巴也都裂了,面饼还很干。孔书记就地抓了一把雪吃,大家也跟着,啃一口方便面,声音很响很脆,再就上一口雪,就像在吃很美味的食物。我当时发现这个镜头太珍贵了,必须要拍下来。我什么也没说,把手上的方便面一扔,去车上取了摄影机,记录了这个画面。
正如毛主席所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进步,离不开坚强的精神支柱。孔繁森精神在阿里高原形成,历经时代变迁依然散发着光芒。我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大力倡导孔繁森精神。从过去到现在,孔繁森精神始终激励着我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编辑 | 宣教部


走进孔繁森精神

教学基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