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

《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连载(之十四)| 孔繁森精神 我一生的财富

日期:2023-07-27

阅读量:1018


编者按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及孔繁森精神研究专家共同完成了《我心中的孔繁森——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一书。该书在“口述孔繁森访谈项目”前期采访的基础上,对丰富的口述资料进行了深度整理和加工,更全面、更立体、更有温度地诠释了孔繁森精神,为研究、学习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新视角,为新征程上传承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期发布的是此书连载内容(之十四):《靳树绩繁森精神 我一生的财富
孔繁森精神 我一生的财富

口述人:靳树绩,曾任阿里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

采访组:刘建国 李菲 郜雪梅

采访日期:2016年3月14日

采访地点:石家庄白楼宾馆

一生难忘不解缘

我和孔书记的不解之缘,概括起来有三个“一”。第一,我是阿里军分区第一个认识孔书记的人。1993年4月,孔书记到达狮泉河镇,我在安秘书长的引荐下见到了他。简短交谈过后,感觉他为人低调、平易近人、诚恳善良,说话和蔼可亲,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第二,我是阿里军分区最后一个给他送行的人。孔书记1994年11月14号去新疆考察当天,我起得很早,专门去给他送行,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成为我和他见的最后一面。第三,1994年11月29号,孔书记不幸遇难后,我是阿里地区第一个发唁电的人。最初,他去世的消息我是通过军分区作战值班室知道的。那时候没有电话,交通也不方便,通信基本上全靠电报。当时阿里驻乌鲁木齐有个办事处,我便给那里发唁电,托他们临时代办处理孔书记的后事。

我们两个人感情非常深厚,孔书记去世对我的打击特别大。每当想到我是阿里军分区第一个认识他、最后一个送他的人,他去世后我第一个发的唁电,就觉得这是我和孔书记之间不一样的缘分。

官兵疾苦记心间

孔书记作为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非常重视军民、军政和民族团结工作。在我的记忆中,以前军分区的党委第一书记基本不到军分区去,孔书记去了以后,阿里军队的军政、军民关系才达到一个高潮。

他对部队建设非常关心,对基层官兵特别关爱,在地方检查工作的同时他一定要去武装部看看,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到边防连看看。一年多的时间,他跑遍了军分区的八个边防营一线连队,包括卫生所都跑到了,这是截至目前阿里历史上唯一做到这些的地委书记。
孔书记去之前,阿里不通电话,而且新疆和阿里不通邮。一般情况下,孔书记同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是通过军用专线,再经过新疆军区转接。对部队而言,通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到任后,便着手联系通电话的相关事宜,当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当时,发往阿里边防部队和地方的信件全都要经过拉萨再到阿里。阿里军分区有个收发室,各个边防一线连的信件都在收发室保管。而且阿里军分区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下边防检查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做两件事,一是给边防官兵带信;二是给他们带需要的物资。

孔书记非常有心。有一次,根据指示,我们需要下边防排雷。出发前,孔书记反复叮嘱我,一定把边防干部战士的信件给他们带过去。虽说下边防连给官兵带信和物资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但孔书记仍然不放心,他对边防连战士非常牵挂,所以再三叮嘱,唯恐我们忘记。我们回来告诉他把信件全都送到了,他听了非常高兴。

1994年春节,步兵营举办了一场春节联欢晚会,我和军分区的刘司令员邀请孔书记去参加。我记得那天孔书记唱了一首《少年壮志不言愁》,唱得很好,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在晚会上他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和大家打成一片、有说有笑,现场氛围其乐融融。

1994年中秋节,孔书记是和部队官兵一起过的。他给大家唱了一首《说句心里话》,唱着唱着就哭了。其实,之前他去北京出差汇报阿里的相关工作,回程时顺便回了一趟山东老家,看望他93岁的老母亲。当时已经临近中秋节,他完全可以在家陪老母亲过完节再返回阿里,但是他心里牵挂着战士们,最终还是舍小家顾大家。他对我讲了在家的情景:“那天,我给老母亲边梳头边说,娘,我陪不了你过八月十五了,阿里那边还有很多战士,他们常年回不了家,我得回去陪他们过节去。”就这样,孔书记在中秋节当天赶到部队,和战士们一起过的节,大家非常感动。

孔书记对军分区老兵也很关心和重视。那时老兵退伍时间都是12月,1993年老兵退伍的时候,他带领地委行署领导们到军分区给老兵送行,到了军分区以后亲自给老兵献哈达、敬青稞酒,和他们一一握手告别,鼓励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老兵们都很受感动。1994年11月,他去新疆考察,正好离当年老兵退伍还有1个多月。他把我们几个叫到一起,反复强调一定要安全做好老兵的退伍工作,欢送好老兵。后来,阿里地委行署的领导们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都到军分区欢送老兵,这就是从孔书记那时候开始并延续下来的。

说老实话,在孔书记来之前,我们和地方打交道相对比较少,除了大事上互通有无,平常没有这么多来往。而孔书记一直秉持着“大事小事勤商量,有事无事常来往”的原则,对军分区作风建设非常重视。1994年5月,军分区召开党委扩大会,他在会上强调,一定要加强军分区党委班子的团结,维护好班子的团结,不要个人说了算,不要拉山头搞党派,不要拉帮结派。他还说要配合做好工作,要互相补台,不要互相拆台,要团结不要内耗。只有搞好军分区领导班子的团结,军分区的各项工作才能搞好,部队才能出战斗力。

孔书记还特别注重部队的两用人才建设,特别鼓励多培养一些司机,多培养一些邮递员,多培养一些电报员,多培养一些医生,多培养一些团职干部。

我举两个孔书记关爱人才的例子吧,都是和司机相关。当时他的住处和我们一墙之隔,我一般都走着去。但有时候执行任务,或者办别的事回来,也会开车去。这时候,司机就在车上等着。孔书记知道后就会责怪我们,并亲自到外面把司机叫进来,给司机让座倒茶。后来,再到孔书记家去的时候,我们和司机干脆就一块进去,也免得他再出来“请”一趟。

还有一次,孔书记碰到两个为阿里军分区运输物资的汽车司机,是我们汽车某团的,因饭店晚上打烊了而无处吃饭,硬拉着他们两个人到自己家里,亲自给他们做了香喷喷、热腾腾的面条。吃饭的时候我正好去了,看到这两个人挺面生,也不知道他们是司机,随口说道:“孔书记,两个战士在你这里吃饭呀?”两个小伙子一听,才知道请他们吃饭的是地委孔书记,很是感动。我觉得或许是因为他也当过兵,所以他对部队的感情非常深厚。

鱼水情深紧相连

咱们所说的军民鱼水情,就是形容部队和群众密切相连。在促进军民关系方面,孔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什布奇边防连是离军分区驻地狮泉河最远的边防连,距离约有642公里。1993年,孔书记到阿里上任不久,专门来到什布奇边防连检查工作,发现这里爱民病房办得很好,而且当地的军民关系非常融洽。爱民病房,其实是在边防连里腾出来两间房子,配备病床和铺盖,方便藏族老乡看病的时候住在连队。孔书记非常感动,随即从身上掏出一些钱捐给了这座爱民病房。那个地方比较落后,看到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孔书记当时就把自己身上的毛衣毛裤脱下来送给藏族老乡,自己是穿着单衣裹着皮大衣返回地区的。

还有一次,他去一个口岸视察工作,听到当地边防连办马背小学的事,特别高兴,也非常重视。马背小学,顾名思义就是马背上的小学。由于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是长年游牧,没有定居的生活点,所以,走到哪吃到哪、住到哪、生活到哪,孩子们也就跟着骑马读书。他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为当地的牧民子女上学创造了条件,是儿童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积极推广。

孔书记对部队给予了莫大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1994年初,阿里遭遇了50年不遇的暴风雪,孔书记主动要求去海拔高、雪灾严重,贫困落后的改则县抗雪救灾。临走前,我给他准备了部队的“四皮”(皮大衣、皮帽子、皮手套、毛皮鞋)和氧气袋。在海拔4700米的受灾安置点,他整整工作了16个昼夜才回来。回来后,我去他家看望他,发现给他带的物资都不见了,一问才得知,他全都送给当地的困难老百姓了。我问他:“你这个大书记呀,就不怕把自己冻着呀?”孔书记说:“我没这些东西还好说,你看看那些受灾的老百姓,看着就叫人心疼。”他做过的捐款捐物的好事,真是数也数不清。

孔书记去阿里的时候,他经常携带的小药箱已经很破旧了。当时我负责后勤,便交代军分区卫生科的杨主任给孔书记换了一个小药箱,还嘱咐卫生科的工作人员时常看看书记的药箱,没有药了或者少了赶快给他配上。孔书记的药箱里面装的大部分都是常用的药,一部分是军分区给领导们配的保健药,比如地奥心血康和速效救心丸,这两种药在阿里特别珍贵;一部分是孔书记自己买的,如果下乡没药了,但是老百姓又很需要,他会自费买一些救急,我们要是给他配,他还不愿意。他把自己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当兵时学到的医药卫生知识,全都用到了藏族老乡身上,为他们排忧解难,救危济困。我对他这个小药箱太有印象了。

可以肯定地说,孔书记在阿里的两年,是阿里军政、军民关系最好的两年,也是民族团结最紧密的两年,他因此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同甘共苦似手足

阿里的自然环境特别艰苦。阿里地区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万人,边境线1116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之最,因而人们称它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青藏高原的高原”“地球第三极”。阿里这个地方高寒缺氧,气候特别恶劣,交通、通信不便,经济发展特别落后。每年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40度左右,夏季最高气温在21度左右,年平均气温零度,昼夜温差特别大。一年四季都可能降雪,全年六级以上大风的天数有200多天,而且紫外线特别强。吃的东西得靠汽油炉子、高压锅加工。平时炒菜在锅里基本能炒熟,馒头面条拿普通的锅是做不熟的,必须用高压锅。

孔书记在阿里的时候,地委条件也很艰苦,没有食堂。那时候我家属也在阿里,我们就经常请孔书记到家里坐一坐。他比较喜欢吃饺子,我们包饺子的时候就会喊他来。有时,他来早了,就把手一洗跟我们一起擀皮、和馅,边包饺子边跟我们拉家常,在一块有说有笑,大家关系非常融洽。

阿里这个地方因为氧气含量少,平常跑动都很吃力,所以,像打篮球这样的体育活动很少,比较盛大的活动也就是每年春节时地方慰问部队的那场文艺晚会了。除此之外,我们有时会打打台球,因为打台球不是很费力气,还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即便这样,台球案子也是经过我们特殊设计的,目的就是减少捡球的次数,控制活动幅度。

有一次接到军分区的任务,要我带队下去排雷,去的地方是边防连到边境线上的一条路。因为要建中印会务站,需要拓宽一半的路面。这个地方的地雷是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埋下的。我去排雷的时候,车辆调配特别困难,当时军分区只配备了一辆车,但这辆车要承担值班任务,不能开走。我就坐东风大卡车下去。孔书记知道以后,执意让我坐他的车去,我知道孔书记身为地委书记工作特别忙,很多时候都需要用车,就婉拒了。

我走了之后孔书记一直牵挂着我,因为排雷这项工作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我回来的当天晚上,孔书记到军分区来了,事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来看我的。他看到我正在打台球,神采奕奕的样子,非常高兴,表示要和我们一起打球。当时,我们开玩笑,说谁输了谁钻台球桌,孔书记说行。我们打球就是正常打,不会因为孔书记是领导就让着他或怎样。因为他平常不怎么玩,所以打球的技术不算好,最后输了。孔书记毫不犹豫就要兑现诺言,硬是被我们拉住了。在场的七八个人都很受感染,觉得孔书记作为地委书记,和我们大家一样,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点架子都没有。

孔书记收养孤儿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有些细节可能不清楚。起初他是收养了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后来,拉萨市市长洛桑顿珠看他抚养三个孩子太辛苦,就主动收养了最大的曲尼。后来孔书记把曲印和贡桑带到了阿里,我去他家经常见到这两个孩子,每次去了之后他们都喊我“爷爷”,我也经常逗他俩玩。这两个孩子年纪小,有时候不讲卫生、爱调皮,孔书记始终都报以极大的耐心,不管是辅导他们学习,还是做饭洗衣服,真是又当爹又当娘。说老实话,能这么有耐心的人很少,这事要让我或者别人,可能根本就做不到。在阿里,冬天取暖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生铁铸的炉子了,但他自己舍不得用,火炉子就放在两个孩子的房间里,真是特别疼爱他们。

孔书记去世以后,1996年,孔繁森事迹报告团来到石家庄,庆芝嫂子也来了。我听说以后专程去看望嫂子。一见面,我们就哭了,嫂子说,虽然没见过我这个人,但总听孔书记提起我。我给嫂子介绍了孔书记在阿里的情况,嫂子告诉我,孔书记去世之后她一直瞒着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没敢告诉老人家。嫂子给我说:“我不知道该怎样给老人家说。”我看得出来,她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悲痛,也明白她瞒着老人独自扛下一切的良苦用心。这次见面很难忘,虽然我们以前从未见过,但是那种感觉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

孔书记去世,阿里地区失去了一位好书记,阿里军分区失去了一位好党委书记,我失去了一位好兄长,非常痛心和遗憾。结识了孔书记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为有他这样的好书记、好兄长,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编辑 | 宣教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基地实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