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
日期:2023-07-21
阅读量:922
编者按
采访组:刘建国 洪亚彬 钟晓冰
采访日期:2017年11月29日
采访地点: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我和孔书记相识相知,是从1993年4月他赴任阿里,直至1994年11月他殉职这期间。不到两年的时间,却让我一生怀念。
1993年3月,孔书记在赴阿里上任的途中就开始了他的调研。我当时还在改则县工作,一听说新任地委书记来了,我们很高兴地到招待所看他。他当场听取了县委书记、县长的汇报,听完已经快凌晨1点了。我走出房间,与孔书记同行的拉萨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秋生跟我打招呼,说孔书记想和我单独谈谈。于是,我又回去找他。当时的阿里还是冰天雪地,他那天已经赶了十多个小时的路,我去的时候,正巧遇到他刚洗完凉水澡,便提醒他容易感冒,他却回答:“没事,已经习惯了。”这就是我和孔书记的第一次见面,他务实勤勉的工作作风、想干事的激情和坚强的意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也调到了阿里地委工作,跟他的相处机会更多了。我们一起工作、一起下乡、一起吃饭,我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孔书记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来援藏,面对西藏落后的现状,他从来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而是千方百计促进民族团结,努力帮助藏族干部提高文化素质。他和藏族干部、藏族群众处得关系特别好,在大家中间的威信也特别高,可以说是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关系。
孔书记把民族团结当作很重要的工作来抓。他经常和一些宗教人士、爱国人士交流,记得有一次他去普兰县政协副主席家里拜访,返回宾馆时已经晚上11点了。一天下来,他疲惫不堪,在宾馆不慎跌倒了,膝盖立马渗出了血,看着就让人心疼。当时边疆形势很复杂,深更半夜很不安全,出行也是提心吊胆的。但他从来不顾自己的安危,该去拜访的就一定要去。阿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活佛名叫丹增旺扎,他医术高超、学养深厚,一般深居简出,不常和人交往。但他和孔书记的关系却特别好,这和孔书记的个人魅力和对人诚心诚意是分不开的。
孔书记非常关心阿里的教育事业。我跟他去过很多学校调研,他对师生非常关心,为了帮他们解决师资问题、生活物资问题付出很多努力。孔书记去世后,12月5日在狮泉河举行悼念活动,噶尔县小学的老师带着学生们从遗像前面三鞠躬,又绕遗像一周。老师在前面哭,学生跟在后面哭,都哭成了一团,拉也拉不起来,场面一度陷入混乱。正因为孔书记经常深入一线,跟老师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交流、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们才对孔书记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孔书记特别重视阿里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日土县有个班公湖,旅游资源很丰富,每到夏天,铺天盖地的鸟聚集在鸟岛上,到处都是鸟蛋,人几乎下不去脚。有一次我们去岛上,有人想捡一些鸟蛋回去,被孔书记制止了。他还向日土县的县委书记了解岛上的环境有没有被破坏,并要求当地做好资源保护工作。
他特别强调要给当地提供相对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阿里地处边贸线的区域,与印度、尼泊尔会有一些民间交易。当地老百姓流传一种说法,“一只羊八只狼”,意思是,一个小商贩,有八个单位监管,这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利。孔书记知道后,多次叮嘱当地监管部门,要执法,更要注重服务,不要因为一件事情,这罚一下,那罚一下,让做生意的人都不敢来了。
孔书记严于律己,中央提倡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阿里地委,同批次采购的车都已换新,他作为一把手却一直用着旧车。按规定,孔书记的车早就应该更换了,他却迟迟不肯换,连司机小杜都说他:“你这车给你放到路上咋办?”意思就是,你这要是在路上开着开着坏了,把你搁路边了可咋整?
孔书记对自己如此“吝啬”,对百姓、对群众却是无私的。阿里发生雪灾后,我和安七一随孔书记去北京争取救灾款。为了赶时间,我们就在路边兰州拉面馆吃面。吃完面,看到公交车驶过来,我们便坐公交前往国家计委。孔书记上车后一直抓着吊环,我打趣他:“孔书记,你可能是全国唯一一个坐公交车的地委书记。”在孔书记眼中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地委书记,就追求高级待遇和特殊享受。在他的努力下,中央为阿里拨付了580万元的救灾款,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还有大批过冬的物资,孔书记在宿舍接到电话后激动得热泪盈眶。
孔书记对西藏老百姓更是没得说,特别是孤寡老人、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他事事关心,处处援助。他之所以能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认可,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慢慢积累下来的。
1994年10月,孔杰来阿里,孔书记没时间陪儿子,就带着他跟我们一起下乡。返程的路上,他示意司机停车,说想去探望一下附近的丹增卓玛老人。我从车上往下搬东西,有饼干、面包、风干肉,孔书记心特别细,看了看东西,对我说:“风干肉就别拿了,老太太啃不动。”当时,地区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也跟着我们一块下车,孔书记又示意他不要跟拍。就这样,我和孔杰、孔书记一起来到老人的家里。结果老人没在家,我们就把东西留下了。
放下东西,我们回到路边,他又径直来到一个小房子旁边,扒着窗户往里看。我一问才知道,他原本想看望的另一位孤寡老人,前几天已经去世了。说着说着,孔书记眼圈就红了,自责之情难以言表。
孔书记去世后,中央电视台来了几个记者采访丹增卓玛老人。得知孔书记不在的消息,老人哭了,边哭边说:“管我的人没有了。”在她心里,早已经把孔书记当作自己的亲人。临走时,两位女记者程小红和张文华把自己穿的毛衣脱下来,又掏出身上的钱,一起给了丹增老人。
还有一次,地直县级干部接到了阿里地委的通知,开会传达自治区纪检工作会议精神。这天上午,与会人员都到齐了,唯独不见孔书记。我们一问才知道,革吉县发生了流行病,孔书记直接带着卫生局局长、医院院长去一线了。下午,他带回来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流了很多鼻血,看上去已经不省人事。他一边用自己的手绢给孩子擦拭鼻血,一边抱起孩子直接上车。司机小杜一看孩子情况十分危急,怕不吉利,有点犹豫。孔书记很严肃地说道:“怎么还不走,快去地区医院!”最终,两个孩子抢救过来了。孔书记嘱咐食堂多包一点饺子,我跟着他一起提着饭盒去医院看望孩子。两个孩子见到我们很高兴,身体恢复得也很好,幸亏孔书记采取措施得当,抢救得及时,不然两个孩子可能就没命了。
还有一次,我和孔书记去日土县,刚到他就把小药箱拿出来发药,我心想至少也得给自己留点感冒药什么的吧,结果发着发着药箱就空了。地委机关好多人都给孔书记织过毛衣,经常见他没穿几天就不见了。一问,原来是孔书记送给生活贫困的群众了。在他心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是他的失职。
有一次,孔书记生病了,我第一次去看他,他还住在高干病房,第二次去就发现他转去了普通病房,一间屋八个床位。我问他:“怎么搬这里来了?”他随口回答:“这边热闹。”后来听他的司机说,其实是他不舍得花钱,这边病房便宜。孔书记经常接济老百姓,自己兜里留不住钱。他去世后身上只剩下八块六毛钱,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有时候他还需要朋友和家人接济,我就见过一张汇款单,是孔书记的大哥给他寄过来的六百块钱。
“西藏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这是孔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孔书记身处异乡,没办法常伴家人左右,他就把对亲人的感情投注到西藏老百姓的身上。
孔书记在拉萨担任副市长期间收养了三个孤儿,其中最大的那个丫头曲尼,后来被拉萨市市长收养了。小男孩曲印和小女孩贡桑由孔书记亲自抚养、悉心照顾,调到阿里之后他本想把孩子留在拉萨,但放心不下,就把孩子们带到了阿里。
从拉萨去阿里的前夜,两个孩子非常兴奋地在屋里撒欢。贡桑一不小心摔在地板上了,哭得很厉害。孔书记特别心疼,抱着孩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好声好气地哄劝,真像对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当时我就感觉到,孔书记与两个孩子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到了阿里,作为地委书记,他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次我去孔书记家,看到他愁眉不展,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狮泉河小学的校长想收养曲印。我听了很高兴,当即说道:“这俩孩子还小,吃呀喝呀,处处需要照顾,你忙不过来,也弄不了,让别人收养一个不好吗?”可他舍不得把俩孩子分开。后来,我又建议让地区民政部门管这两个孩子,或者发动机关干部捐款什么的。他说:“那怎么行,咱收养的,不能给组织添负担。”
因为这两个孩子,孔书记劳心又劳神。有一段时间,他把两个孩子送回拉萨,托以前的警卫员崔建勇暂时照料。孩子年纪小、调皮捣蛋,有时小崔跟孔书记打电话,难免会发发牢骚,说他们不好好学习,也不太听话。孔书记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就示意小崔把孩子送回老家墨竹工卡县羊日岗乡(今墨竹工卡县羊日岗村)待几天,体验一下生活、忆苦思甜,孩子们也确实因此受到了教育。
孔书记去世后,我们去西藏军区总医院找到一位同为山东籍的护士了解他住院时的相关情况,刚提起孔书记她就哭了。她说,有件事孔书记叮嘱她不要给别人说。听了她的讲述,我们才知道孔书记献血的事情。那时候援藏干部经济都不太宽裕,更何况孔书记见了困难群众就给这给那,养育两个孤儿日常开支也很大,经济很紧张。他好几次化名洛珠去医院献血给两个孩子换取营养费。听到护士讲述的这件事,我们心里都特别震惊,心情也特别沉重。
孔书记并不是只顾工作,而对家人不闻不问。可以说,他每天都惦记着家乡的亲人。但他既然选择了在雪域高原奋斗,便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奉献,只能把对家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牵挂深埋在心底。
1994年雪灾发生后,孔书记让那些比他年轻的副书记、专员驻守原地开展工作,自己第一时间去了抗灾救灾一线——革吉县亚热区曲仓乡(今革吉县亚热乡却藏村)。5800米的海拔已让人行动困难,何况又遭遇50年不遇的雪灾,一般人真不敢想象在那种地方怎么过夜。连日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再加上高原反应,让孔书记那一晚身体极度不适,他明显感觉自己快扛不住了。救灾回来后,小梁发现了孔书记的一封信,信上写:“万一我发生了不幸,不要给我家乡讲,更不能让我母亲和家属孩子知道,你要每个月以我的名义给我家写一封报平安的信……”然后又嘱咐了几句话。
小梁抹着泪把这封信交给了桑珠才旺副书记。我记得那天是1994年5月27号,进食堂吃饭的时候,发现有七八个领导已经在那,但情绪都很低落。我悄悄地问我身边阿里地区检察分院的检察长倪惠康怎么回事,才得知,桑珠书记在那天召开的地级干部民主生活会上,提到了孔书记留“遗书”的事。他说,孔书记在这里工作不容易,完全是冒着生命危险在雪灾一线坚持工作。
后来,又听小梁提起,除夕那天,孔书记给各级干部拜年、慰问官兵回来已是深夜,他朝向东方跪在院子里,眼含热泪给远在山东的老母亲磕了一个长头。小梁发现孔书记在地上长跪不起,赶紧过去把他扶起来,发现他的眼泪已在衣襟上结成了冰。那天晚上他写下了一首诗:忆昔去年节,举杯齐度年。今日来边关,独弹心中弦。
孔杰来阿里看望孔书记那次,我们一起下乡。到了饭点,我们就在路边戈壁滩上吃饭,当时我们刚泡好方便面正准备吃,忽然刮来一股风,面汤里漂了一层土。孔杰随口说道:“来之前真没想到是这种条件。”孔书记立马叮嘱孔杰:“回去可不能给你妈这样说。”其实他心里装满了家,对老母亲、对爱人都特别牵挂。
孔书记的大女儿孔静当年国庆节刚刚举行了婚礼,孔书记却没能参加。孔书记在车上问孔杰,孔静在哪设的婚宴,婚事操办如何,新房怎么样,等等,孔杰一一做了回答。孔书记又问:“你姐埋怨我了没有?”孔杰一扭头,不看孔书记:“你快别问了,我姐一辈子都会埋怨你。你见了她,自个解释去吧。”孔书记沉默了,良久无言。
原来,为了能让父亲参加婚礼,孔静的婚期一推再推,从五一推到十一,总算得到了父亲答应国庆节回来参加婚礼的许诺。没想到结婚那天,连爸爸的影子也没见上。孔书记托人捎回来的金项链,她气得不愿意戴,哭着说“要他回来参加婚礼”。
孔书记为什么失约呢?我记得1994年9月,我和孔书记到拉萨开会。会议结束后,需要迅速返回阿里传达会议精神。这时离孔静婚期只有几天时间了,从拉萨回阿里和回山东方向截然相反,要回阿里,就不可能回山东。作为地委书记,他选择了前者。他吩咐我们在拉萨买了几盒月饼,于中秋节之际看望了沿途几个县的武警战士。
作为父亲,他没有参加女儿的婚礼。作为阿里的地委书记,他却在女儿婚期的前一天,看望了另一对即将新婚的年轻人。他们是阿里改则县查布区一所小学的教职工。这所小学花费40万建成,由于位置偏远、高寒缺氧,一度面临师资匮乏的问题。恰好有个改则县的姑娘刚从师范毕业就分配到了这所小学,她的男朋友也被分配到了同一单位。孔书记很欣赏这两个年轻人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9月30日那天,专门去改则县看望他们,还买了红纱巾、脸盆、香皂等物品作为新婚礼物,两个年轻人高兴极了。
我们回到狮泉河是10月1日。下午,孔书记心情特别低落,我便去找他聊天。他郁郁寡欢地说:“咱们在这干,欠家人太多了,今天孔静结婚,之前说了几次能回去,孩子为了等我,一再推迟婚期,唉,结果……”
孔静因此耿耿于怀了很多年。1998年,庆芝嫂子对我说:“小静直到现在还对她爸不参加她的婚礼想不通。”有一次,我对孔静讲:“不要说你爸爸,任何一个地委书记都不会放着上面的会议精神十天半月不传达,而去给女儿办婚事。阿里交通太不方便了,要是在内地,说啥他也会回家的。其实你爸爸对你的爱你应该最清楚,他为了你的学习和工作倾注了多少心血!他对你们的爱是一种大爱,是超出一般境界的。”孔静那时还不太理解,因为她从出生得到的父爱就太少了。直到她自己走上工作岗位,也成为一名领导干部,才理解了父亲的不易。
在阿里,孔书记写过一首《咏红柳》。“无垠戈壁绿一丛,历尽沧桑骨殷红。只因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他就像在高原顽强生长的红柳,深深地植根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他对干部下乡调研看得很重,阿里有一个司法部门的领导刚从党校毕业不久,在一次接受地委安排下乡任务时发牢骚:“派车可以,要人,抽不出时间。”孔书记在大会上针对这件事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特别严肃地说:“老百姓稀罕你的车?老百姓需要的是你给他解决问题!他们是想给你说说心里话,想让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说这些话时,孔书记声调都变了。他以身作则,下乡调研坚持去贫困户、学校、边防连走访,给群众送衣送物、嘘寒问暖、把脉诊病、解决困难,真正做到了和群众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