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

《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连载(之十)| 永恒的丰碑

日期:2023-06-09

阅读量:438


编者按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及孔繁森精神研究专家共同完成了《我心中的孔繁森——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一书。该书在“口述孔繁森访谈项目”前期采访的基础上,对丰富的口述资料进行了深度整理和加工,更全面、更立体、更有温度地诠释了孔繁森精神,为研究、学习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新视角,为新征程上传承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期发布的是此书连载内容(之十):《李玉建:永恒的丰碑》
永恒的丰碑
口述人:李玉建,曾任阿里地委副秘书长
采访组:刘建国 钟晓冰
采访日期:2013年11月29日
采访地点: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孔繁森书记在阿里任职期间,我跟他工作来往很密切,对他了解得也比较深。我认为孔书记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这些方法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工作艺术。他极具建设性的工作思路、待人亲切和蔼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牺牲精神,让人在深受感动的同时,又能得到启发。

振衰起弊促发展

孔书记到阿里赴任后,首先对当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一是阅读各部门的汇报材料,二是找相关的领导谈话,三是去县、乡调研。当时阿里行政区域划分比较特殊,县下设区公所,区公所下设乡。30个区公所,孔书记几乎都跑遍了。

地直、机关各部门,孔书记都亲自考察、了解情况。他还去看望慰问了一些老领导、老同志,向他们请教阿里的发展问题。他很谦逊,对老同志非常尊重,态度也很诚恳,所以他们也没把孔书记当外人,说的都是心里话。孔书记就是这样在短时间内迅速摸清了阿里的情况,与阿里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

无论大会小会,孔书记都反复强调:“阿里要发展,我们干部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往我们都没有意识到阿里闭塞落后的现状是需要改变的,孔书记的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以前在阿里当干部,“躺平”是常态。自治区领导去了都说,“你们在阿里躺着就是贡献”,为什么?因为阿里地区面积有34.5万平方公里,有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只要能保住这个地方就有功。我们身处如此偏僻、落后的地方,通信闭塞,想给家里打个电话都很费劲,所以很少去思考怎么改变现状。

孔书记来了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干部教育活动,说:“你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换脑子就换位置,不想干的人就让位给想干的人。”其实孔书记并没有真免谁的职,但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干部和群众整体的思想状况开始转变,大家更积极向上了、更有责任心了,有了主动学习、了解外界资讯的意识,渐渐也能跟上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了。同时,孔书记积极地到自治区找各个部门的领导,希望上面能多为阿里提供一些项目,多支持阿里的建设,推动阿里尽快摆脱落后的现状,跟上自治区发展的步伐。为了阿里的发展,他可谓呕心沥血。

他对我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当时我是地委副秘书长,他对我说:“你也是领导干部了,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修养;二要一碗水端平,在民族地区特别要注意,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县、哪个部门的干部,我们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还经常对我说:“我们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只要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合格的干部。”孔书记干工作不是只讲道理、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践行党的宗旨,实实在在地帮助当地群众发展。

抓铁有痕作风严

孔书记工作作风扎实,敢于冲在一线、勇当先锋。1994年春,阿里遭遇多年不遇的罕见雪灾,我带着秘书、记者陪同他下乡了解情况。灾区遍地都是牛羊的尸体,群众损失严重。由于高原反应,孔书记头疼得睡不着觉,但他还在坚持工作,去群众家里调研,看粮食有没有、牛羊损失到什么地步、饲料缺到什么程度,等等。他说了很多暖心的话,“党和政府会关心、帮助你们渡过难关”,“希望你们自强自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给老百姓打气鼓劲,帮助群众树立抗灾救灾的信心。

去了几个最艰苦的乡以后,我跟孔书记说:“书记,咱们该看的也看了,该拍的录像也拍了,咱们是不是该回地区,给自治区汇报了?”孔书记狠狠地批评了我,他说:“我们下来不是拍个照、录个像,给上级汇报一下这么简单,而是要了解具体灾情,好让上级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及时给我们救济。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见到基层的群众和干部,一定要动员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必须给他们树立信心,这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你这个工作作风太浮躁!”听了孔书记的话,我既惭愧又感动,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我都以孔书记为榜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工作。

孔书记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对谁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对方的职务高低而区别对待。1994年,自治区组织部和对口支援阿里的陕西河北两省的相关领导来阿里调研。他们从拉萨出发,路上走了四五天。到了阿里,有些干部高原反应比较大,想在狮泉河住两天就回拉萨,剩下几个县不愿意去了。孔书记毫不留情地说:“你们是做组织工作的,自己都没实地考察,回去怎么选派干部来这里工作呢?”这几个干部被说得非常不好意思,坚持到每个县做了详细的调研才回去汇报,1995年来阿里上班的那一批援藏干部就是这样选派出来的。援派干部来到阿里能认真工作、切实为当地的发展做贡献,和前期严谨细致的选派工作是分不开的。

平易近人暖民心

孔书记既讲原则,也重感情。他擅长做群众工作,能够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去倾听他们、理解他们。往往别人说服不了的他能说服,别人做不通的工作他能做通。

1993年冬天,我陪着孔书记到门士煤矿看望那里的工人。当时气温零下三四十度,他不顾严寒,下井调研,和工人交谈。其中,他和一位矿工的谈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孔书记说:“我听你的同事们说你喜欢喝酒,酒瘾比较大,咱以后不能这样。第一,你有老婆孩子,需要养家,经济也这么困难;第二,喝酒伤身体,虽然天气寒冷,喝点酒能御寒,可也不能喝这么多呀!”他不讲大道理,就是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与人聊天。听了他的话,这个工人决心戒酒,他说:“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孩子。”

途中,孔书记还去慰问了部队官兵。他知道战士们吃不上新鲜蔬菜,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到冬天了,咱们一直没菜,你们要把温室建起来,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提供帮助。”后来,孔书记还真帮他们建了双层膜温室大棚。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大棚里要放上油桶、架上炉子才能达到适合蔬菜生长的温度,战士们自己动手种菜吃,由此解决了对蔬菜的部分需求。

我们那时经常一起散步,有时到市场里转转,有时到其他干部家串门。有一次我陪着孔书记上街,碰到一个小战士买了一盒红塔山,当时一盒红塔山13块钱呢。他就问:“小战士,你津贴是多少呀?”小战士说百十来块钱。孔书记说:“一个月才一百多块钱工资,你说抽那么好的烟能行吗?以后呀,你少抽烟!”说完,孔书记自己掏钱买了一盒红塔山送给这位小战士。孔书记没有一本正经地讲大道理,还买烟送给他,这个小战士又感动又羞愧,后来也戒烟了。

孔书记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谨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管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要到他家找他,他绝对是先让进门,让座倒水,然后不厌其烦地听他们反映情况,从来没有说不耐烦,不会说今天没空、明天工作忙或者身体不好不见了。哪怕已经凌晨两三点钟了,只要干部、群众该说的还没说完,他就不休息。

他经常对我说:“在少数民族眼里我们是老大哥,在群众眼里我们是党的干部,我们的言行就代表党的形象,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必须慎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管群众有多大困难,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帮助解决的立即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向上级反映争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确实没能力解决的,一定给群众和基层干部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大家的不满情绪。孔书记做工作能做到人心坎里,所以深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

关爱后辈好兄长

孔书记关爱下属、体恤后辈,没有领导架子。他是山东烹饪学会聊城分会的名誉会长,做饭手艺很不错,经常给我们露一手、弄个小菜,还教我们做饭。下乡我们坐一辆车,下车之后,不管住哪里,我们都在一个锅里吃饭。

1994年阿里遭遇雪灾,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我们下乡,没有宾馆招待所,住宿就是在区公所找个会议室,沙发铺上卡垫,盖上自己带的鸭绒被,加个压风褥子,生着炉子凑合一晚。屋里滴水成冰,早上起来,被头上都结了冰。我那时30岁,另一个同行的同事才20多岁,早上冻得连床都不敢起,就那么哆哆嗦嗦地蜷在被窝里。孔书记作为五十岁的老大哥,一路照顾着我们。他总是比我们早起床,把炉子加上牛粪羊粪烧热,把早饭做好,来叫我们:“小伙子们,饭做好了,起来吃早饭。”这样,我们才陆陆续续起床。我们本来应该为书记服务,反而是书记帮助、照顾我们,这让我们非常感动,这种领导和下属的关系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孔书记带头坚守岗位,做好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领导,他工作非常忙碌,有时身体吃不消,即使病了他都不愿意让人知道。有一次开地委会,所有人员都坐到会议室里了,他还没到。会议快开始了,我赶紧跑到他住处,看见他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正在输液。我说:“书记,咱们这个会要不要推迟一下?”他说:“不要推迟。”然后自己把针头一拔,急急忙忙就赶到会议室开会。他连胶布也不绷,就因为不想让其他领导知道他打吊针,还嘱咐我对谁也不能说。而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劳累,得了急性肾炎,我一住院,孔书记就领着副书记、副秘书长到医院里看我,让我心里暖洋洋的。这两件事一对比,就能看出孔书记的品质:他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对别人的事却不怕麻烦。又比如,他自己很少请假,但其他同志遇到家里有事情,来找他请假,他会说:“只要你手头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正常工作移交给别人,你就抓紧时间回去办事。”我觉得这样的领导实在是太难得了。

孔书记公私分明,不沾公家一分钱便宜。我跟他去拉萨开会,内地很多朋友来看他,他请朋友吃饭都是自己掏钱。我想替他结个账,他不让。他说:“第一,你不能替我结账;第二,咱们不能让公家报销。这是我的朋友来看我,是我个人的事,我拿自己的工资请朋友吃饭是理所应当的。”

他对下属、对年轻干部极其慷慨,平时我们两口子经常到他家蹭饭。他总是对我说:“你看我是书记,毕竟困难小一点,办法多一些,各方面物资也比你们丰富一点,所以你们来吃顿饭不要有心理负担。”他心思非常细腻。有一次我爱人过生日,邀请他到家里吃饭。他和小梁拿着两瓶酒来了,来了以后发现坐了很多年轻人,聊得热火朝天。他坐了几分钟,感觉大家有点不敢说话,对我说:“我家里刚才约了个事,我先回去处理下。”就先走了。一会儿,饭做好了,我去他家叫他,他说:“我不是真有事,你们那么多年轻人在那里,我往那一坐,大家很拘束,也玩不好,我就不去了。”他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宁愿委屈自己,也不让别人为难。

苦中作乐真性情

孔书记有“三件宝”,随身离不了,第一是礼帽,第二是拐杖,第三是小药箱。他跟我们开玩笑说:“看咱们山东人多懂礼貌,戴个礼帽。”实际上,戴礼帽是因为阿里的风沙特别大,一刮风他头疼,戴帽子能稍微好点。拿拐杖是因为他高原反应比较严重,阿里山地多,下乡时走路拄个拐杖稍微省力些。带药箱是为了下乡时遇到老百姓头疼脑热,能随时给他们拿药。这“三件宝”既体现了孔书记与高原气候顽强抗争的精神,也凝聚着孔书记对老百姓的拳拳爱心,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孔书记对他收养的孤儿曲印、贡桑关怀备至,每周都给孩子洗澡、洗衣服。他给孩子买新衣服一点也不吝啬,却什么也不舍得给自己买。我们下乡一起住,看到他内衣、毛衣上都是补丁和窟窿,真让人很心酸。但他的外套又总是干干净净的,他说,外套穿得不干净整洁,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孔书记总是这样,自己扛下所有的辛酸、疲惫、病痛,把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

孔书记很幽默,和他在一起总是被逗得很开心。记得1994年刚过完春节,我们就下乡抗击雪灾了。正好过两天就是元宵节,那时候街上没有卖元宵的,孔书记说:“玉建呀,咱们在乡里过元宵节,你想办法整点元宵面、元宵馅,咱带上下去包元宵吃。”我说行。到了区公所,我们点着羊粪炉子包元宵,他说:“咱包个石子进去吧!”我说:“书记,这不行吧?”他说:“好玩!”趁我没留意,他真包了一个。包完了以后我负责煮,他问我:“你都煮完了吗?”我说:“煮完了。”他说:“里面有石子,看看谁中奖!”大家吃的时候,都是打开看看才敢吃。虽然自然条件艰苦,但孔书记苦中作乐的精神感染着我们,让我觉得那段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日子很值得怀念。

中国有句俗话,“忠孝不能两全”,援藏干部们都是舍小家、顾大家。我们也会一起唠家常,一聊起他的老母亲,孔书记总是掉泪。他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就是《说句心里话》,我们也都跟着唱。有一次,我对书记说:“我这三年还没休假呢,是不是让我休个假。”书记说:“我这五年,除了开会出差的时候偶尔回家站站,整整五年没休过假呢。”书记看我不吭声了,又善解人意地说:“咱们家离得这么近,这样吧,今年冬天,咱俩一块休假,一块回家。” 

没想到,还没等到休假,书记就走了。他走之后很长时间,我总觉得他没有离开,他还活着。孔书记的很多事迹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点点滴滴的平凡事,却给了我们深深的心灵震撼。很多不愿意在高原地区工作、想调回内地的干部,因为受他的影响,选择了留在阿里、留在西藏,我就是其中一个。我已经在阿里工作30多年了,始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我觉得自己算是孔繁森精神的一个直接传承者,为西藏的发展做了一点工作,也算是没有辜负山东人在外一贯的好口碑。

党和国家一直把弘扬孔繁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援藏人。每年清明节,咱们山东的援藏干部都会专程赶来阿里,到烈士陵园祭拜孔繁森。来阿里的领导干部、普通群众,也会主动问孔繁森墓在哪里,然后专门去瞻仰。孔繁森的影响不是稍纵即逝的,他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人、好领导、好榜样。

我也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作风有些浮躁,有的来阿里嫌汽车慢,要坐飞机,有的工作不愿下力、不愿吃苦,有的一看地方太艰苦,甚至连档案也不要、工作也不要,二话不说就跑回内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传承孔繁森精神,教育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扎根边疆、扎根高原,帮助咱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


编辑 | 宣教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