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

《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连载(之五)| 全心全意为阿里人民

日期:2023-04-14

阅读量:1259



编者按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及孔繁森精神研究专家共同完成了《我心中的孔繁森——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编》一书。该书在“口述孔繁森访谈项目”前期采访的基础上,对丰富的口述资料进行了深度整理和加工,更全面、更立体、更有温度地诠释了孔繁森精神,为研究、学习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新视角,为新征程上传承孔繁森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期发布的是此书连载内容(之五):《刘成俊:全心全意为阿里人民》
全心全意为阿里人民
口述人:刘成俊曾任武警阿里支队政委
采访组:刘建国 洪亚彬 李菲 郜雪梅
采访日期:2015年5月28日
采访地点:潍坊市接待中心
党政方针融血脉
我是1972年春天去的西藏一共在藏工作38年。1991年7月我调到阿里地区武警支队担任政委,1993年春天和孔繁森第一次见面。当时孔繁森已任职阿里地委书记,还没有从拉萨出发。我正好在拉萨探亲,听说他是我们山东老乡,而且作为拉萨市副市长在干部群众中口碑很好,就专程去拜访了他。我对他说:“我已经到阿里两年多了,那边生活条件很艰苦。我对当地比较熟悉,您去了之后,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跟我说。”他说:“好,没问题!”
1993年7月,我休假结束回到阿里,孔书记已经正式到任了。阿里高寒缺氧,气候十分恶劣,但也正是因为环境艰苦,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淳厚、真实。再加上孔书记非常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无论对老乡、同事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很热情,所以我们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对他的了解是比较多的。
关于孔书记,传颂最广的是他做的点点滴滴的好事。但我认为不能仅仅把他作为一个学雷锋做好事的典型去理解。援藏的人很多,为什么孔书记可以成为模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他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很有深度和高度。他1979年4月第一次援藏,在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岗巴县海拔4700多米,环境非常艰苦,就是因为在这次援藏期间他对党关心扶持西藏政策的深刻理解,对农牧民的深厚感情和对西藏反分裂斗争形势的深刻认识,促成了他的第二次援藏。
第二,孔书记抓住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团结人民群众,帮他们提升觉悟。只有这样,西藏才能永远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同时击碎分裂势力的图谋。所以,在阿里当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很少坐在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下乡搞调研,深入群众做具体的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每次下乡都会带着衣服、食物、药箱,看到群众冷了、饿了、病了,给人家又送衣物又送药。当时的阿里不像内地,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吃的。下乡的时候他都是带着一摞在家烙好的饼子、几块牛羊肉和一罐辣椒酱,有时候一天都走不到一个村庄,就在山沟里避风的地方,烧上一壶水,啃上一块饼,就这样凑合一顿饭。我们中国不缺理论家,缺的是实干家,缺的是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融入自己血液,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的领导干部。他以实际行动教化群众,让群众感到党的伟大和正确,从而发自内心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这样真抓实干的工作方式,比仅仅坐在那里开几天会、只是坐而论道要强得多。
第三,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援藏期间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他在阿里待了一年多的时间,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农牧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也许这个数字在内地来说不足挂齿,但在西藏是非常不容易的。
多才多艺有魅力
西藏条件比较落后,在阿里,电视至多能收到三个频道,一个是中央一台,二是西藏台,三是阿里台,而且只有每天晚上7点到11点能看,其他时间没电。孔书记苦中作乐,经常跟同志们一起打开录音机放音乐,跟着唱歌跳舞。他喜欢唱歌,而且唱得非常好。
部队的文化生活比地方要稍微丰富一点,因为我们每个中队都有一套器乐箱,里面有二胡、笛子、板胡、京胡、锣鼓等乐器。我和孔书记住得很近,我们既是上下级又是老乡,关系很亲近,有时候吃过晚饭,他散步就转到我家来了。知道我也喜欢音乐,他对我说:“刘政委,给我拉一段二胡,我来唱歌。”有时候部队的一些战士也会来,那就更热闹了,吹拉弹唱一应俱全,唱不好的就跟着哼,气氛很活跃。
我们部队出差的机会比较少,孔书记去拉萨开会,回来的时候就会给我们带点水果、蔬菜等稀罕物资,对我们非常贴心。孔书记到了我家,我们也不分彼此,有时候他拿点水果、蔬菜过来,我家属就赶紧炒菜。他说:“我来教你。炒花生米,把它洗干净,凉锅倒上油就开始炒,等花生米稍微有点发黄赶快盛出来就熟了,这样不会炒煳。”这个方法确实很好。他还会很多菜的做法,我家属跟他学了不少。
1994年春节,孔书记请我们到他家吃饭,驻狮泉河部队的十几个中队长以上的干部都去了。他系着围裙、亲自掌勺,给我们炒了十几个菜。我们围坐在藏式的桌子边,喝着酥油茶,吃着他炒的菜,他问:“我手艺怎么样啊?我还是山东烹饪协会的理事呢。还想吃什么,我给你们炒。”转业以后我跟别人说起这个事儿,大家都不敢相信地委书记会亲自下厨请我们吃饭。
挽留人才为阿里
阿里是个既偏僻又艰苦的地方,有点才能的人都不愿意在这儿待着,会想办法调到其他地方。针对人才奇缺的问题,孔书记坚持两条原则:第一,对待年轻人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样才能留住他们;第二,要积极引进人才。
有一位同志,曾经在札达县当过县委领导,“文革”后期因为到新疆去治了一年的病,回来发现自己的职务被撤销了。他向上反映了很多次,问题都没得到解决,就不想干了。孔书记去了以后,得知他能力很强,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当县委领导了,当时也才40岁左右,还很年轻,就下决心要把这个人才挽留住。后来孔书记给他落实了政策,好像把他调到地区交通部门了。这位同志觉得领导这么器重他,这么关心他,还帮他解决了难题,很感激,也就不要求调走了。
后来这位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阿里发展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写了很多文章,其中一篇就是关于阿里地区公路建设的,还被自治区授予“科技进步奖”。他影响了一大批人,其他想调走的人看到地委领导这么关心他们,加上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发挥,心里就安定了下来。所以说孔繁森挽留、培养、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
艰苦朴素树风气
孔书记穿着简朴,很爱干净。他每天洗衣服,有他自己的,也有收养的两个孩子的。我们朝夕相处,都知道他那内衣、衬裤都是补丁摞补丁。我家属看他一个堂堂的地委书记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就给他织了两件毛衣,后来问他穿着合不合适,他说:“我早送给别人了。”原来,他有一次下乡的时候穿着这件毛衣,看到老百姓穿得比较单薄,他就脱下来送给人家了。这对他来说是理所应当的事,细细想来很令人感动。
有一次,有人送他一条领带,他问:“这领带多少钱?”“八百。”他吓了一跳,拿出自己的领带给那人看,说:“我这个80块钱都不到,才30块钱,我不要你的。”他穿的衣服看起来整洁大方,但其实料子都很普通。他对别人慷慨大方,到牧区看到谁有困难就掏钱接济人家,但是他对自己却一分钱都舍不得花。
19947月,孔书记带领阿里的同志到北京汇报雪灾情况,舍不得在饭店就餐,经常就近在小店吃。次数多了,随行的同志认为一个地委书记吃小店不体面,跟随他的安秘书长也劝说:“小店卫生不能保证,咱还是到正规饭店吃饭吧。”孔繁森却说:“咱阿里太穷了,想想还有饿肚子的群众,大鱼大肉咱们能吃得下吗?”孔繁森就是这样正身率下,不仅自己一身正气、严于律己,而且带领地委一班人,树立了朴素勤俭的作风和廉洁自律的好风尚。
暖心月饼送战士
1994年9月,孔繁森在拉萨开完会后返回阿里。临行前,他让秘书长安七一去买十盒月饼带上。他选择了途经措勤县和改则县的路线,这条路海拔高,都是土路,还绕远,要走一个星期,选这条路线就是为了去县里看望边防战士。
一路颠簸,中秋节晚上10点多钟,孔书记一行终于赶到了措勤县武警中队。措勤县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路途遥远且偏僻,全县买不到一块月饼。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之夜,战士们乡愁更甚。孔繁森赶到之后问大家:“同志们,中秋节过得怎么样,吃月饼了没有?”战士们说:“书记,我们全县没一个卖月饼的。”孔书记说:“我给你们带来了,快点快点,安七一给拿过来!”战士们一听感动得直哭,说自己的父母都没想到给他们寄块月饼,书记那么忙,却千里迢迢带来了月饼。大家围着书记又是唱又是跳,一直到凌晨1点钟才休息。
孤儿老兵皆亲人
孔繁森收养的两个孤儿,一个叫曲印,一个叫贡桑。这两个孩子经常在我家玩。孔繁森只要在家,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雪下得多大,每天都是骑着自行车亲自接送这俩孩子上下学。他自己觉得很平常,但是在我们看来,堂堂地委书记能这么做,是非常难得的。
那时孩子们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有次曲印从学校带回来个藏族小孩,看着像是牧区的,裤子非常破烂,棉花都露在外边,棉衣里面也没套秋衣秋裤,就那么空身穿着。阿里冬天很冷,能达到零下40多度,孔繁森一看就说:“这么冷的天你穿这样的衣服怎么行,快把我的衣服穿上。”就把我家属给他织的一件毛衣给孩子穿上了。他把袖子和裤腿剪到合适的长度,用线锁了边。晚上给孩子洗了澡,照顾睡下后,他又把孩子原来的衣服洗干净,放在炉子边烤干,把破烂的地方补好。这样的小事,他做得非常多。
还有一件小事。那时候军分区和地委行署离得很近。有个即将退伍的老兵经济比较紧张,提着一双毛皮鞋想卖了换钱。当时,地委的领导包括孔繁森都住着土坯平房。(编者注:孔繁森到阿里起初住的是平房,后来才搬到楼房。)老兵随便挑了一间屋子就进去了,正好是孔繁森的家。他也不认识孔繁森是谁,直接喊:“大爷,我卖给你一双皮鞋。”孔繁森问他为什么,他说想换点钱。孔繁森人很实在,没什么冠冕堂皇的话,脱口而出:“你小子不要那双脚了?快点拿回去!”然后掏出一百块钱塞到他手里,就把他撵走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对战士就像对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很亲切很实在。

孔繁森给退伍老兵送行
鞠躬尽瘁为阿里
1994年11月,为了争取新疆对阿里发展的支持,学习塔城对外开放的经验,孔书记带队去新疆考察。山东有个习俗叫“起身饺子落脚面”,他去新疆临行前一晚,我跟我爱人包好了饺子给他送过去,他和孔杰一起吃的。
当时新疆的王乐泉书记是孔书记的老领导,孔书记出面谈合作更方便些。他们谈成了很多大事,争取到了包括免交新疆到阿里的公路养路费、新疆每年无偿支援阿里地区十万斤粮食等十余项优惠政策。为了发展阿里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孔书记克服种种困难,长途跋涉去新疆求援,真的是为了阿里全心全意奉献。
孔书记去新疆以后,我就收拾行李,准备去拉萨休假。到了拉萨,却接到了孔书记去世的噩耗。我说:“不可能,不要胡说八道。”“是真的,出车祸了。”同事说了好几遍,我还是不太相信。后来我在自治区组织部确认了这个消息,当即感觉一盆凉水从头上浇下来,周身冰凉。我马上到拉萨市中心邮局起草了个唁电发过去,后来又去聊城看望了他的爱人王庆芝。孔书记为了阿里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我们万万没想到,新疆之行,一别竟成永诀。
为了寄托哀思,在孔书记去世之后,我曾撰写了《贯彻党的大政方针的典范——孔繁森》一文,宣扬和学习他两度援藏,献身雪域的党员领导干部楷模、人民公仆精神。继而又写了《论孔繁森同志的潜在政绩》,文中说“善于谋全局、抓大事、会组织、重落实,是一位好领导。但像孔繁森那样富有战略眼光,能够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带出一个坚强的‘班子’、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制定一个宏伟发展规划的领导,才是一个有远见、有潜力的成熟的领导者”。
在孔书记的悉心培养和率先垂范下,当年他身边的一些干部,有的已走上更高的领导位置,更多的依然坚守在西藏,为雪域高原无私地奉献着。在西藏,乃至全国,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孔繁森成长起来了。
孔书记已经离开我们20多年了,我认识他的时候才30多岁,现在也将近花甲之年了。对我而言,认识一个高尚的人,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他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我永远怀念这位好领导、好大哥!


编辑 | 宣教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关闭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kfsjsjxjd.cn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2

电话:0635-7218001   邮箱:kfsjsdxjyjdfwzx@163.com